中國棉花協會近日調查顯示,國內種植棉花面積持續下降,創下10年來最低紀錄。專家稱,棉花種植面積減少,意味著紡織行業原料趨於緊縮,企業庫存原料加工後就能賣個好價格。
種棉積極性下降致面積萎縮
據中國棉花協會調查,2013年棉花種植面積預計下降6.8%,至6818萬畝,這是10年來首次跌破7000萬畝。黃河流域下降最明顯,尤其是河南,已由産棉大省變為産棉小省。此前,有專家預計2013/14年度美國陸地棉種植面積980萬英畝,比2012/13年度減少19%。
據了解,此次國內種植面積下降主要集中在內地,尤其是河南、山東、河北等傳統産棉區。專家稱,主要原因是種棉費工費時,農村勞動力缺乏,過去小農經濟的棉花種植方式遇到挑戰,難以規模生産,農民種棉積極性大打折扣。
業內人士預計,2013年度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將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植棉相對收益在下降。儘管國家連續兩年出臺收儲政策,保證了農民棉花種植收益,但是由於糧食最低價在提高,棉花整體比價在下降,因此長江和黃河流域種植意向下降特別明顯。此外,2011年和2012年3月國家發佈臨時收儲政策,今年卻還沒有正式公佈,也影響了棉農的種植積極性。
美預測棉花對華出口量將增加
據記者了解,美國2012/13年度棉花預測出口量略上調至1250萬包,主要是對中國出口量的增加。預測年終庫存量為450萬包,庫存量/消費量為28%。預測棉花年度農場平均價格為69~73美分/磅,下限上調3美分,上限上調2美分,反映出去年12月份價格大幅上漲的狀況。全球2012/13年度棉花産量、消費量和庫存量僅略作調整,中國棉花的産量和進口量的增加促使庫存量上調。中國棉花進口量上調150萬包,達到1400萬包,由此提振全球貿易量上調到相同幅度。
具體到國內外棉價,專家普遍認為,供需格局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利好全球棉價,但國內棉價受制于高庫存以及政策調控,難以出現大幅反彈。
全球棉花庫存主要集中在中國,因此國外棉花供需並不是特別寬鬆。從走勢上看,國內外棉花價格都已經逐漸走出底部,特別是美棉過去4個多月上漲幅度超過30%。考慮國內棉花拋儲和配額政策,國內對進口棉花需求仍在增加,美棉仍有上漲動力;而國內則受制于政策,上漲空間有限。
本版撰稿/本報記者閆岩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