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不僅是自主品牌 新車換標上市多有戰略意圖

2013-07-30 13:04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長城哈弗H6。記者龍成通 攝

  上周,新車艾瑞澤7正式全國上市,卻在甫一上市就被一些業內人士點評為“最不像奇瑞的奇瑞車”。産生這一評價,除了車型外觀、配置等方面與以往不同擁有更多賣點之外,艾瑞澤7車頭的品牌標識也和人們之前熟悉的奇瑞原標識有了較大差異,原標誌更突出中間的“A”字,新的奇瑞品牌標識則將中間“A”字演化為立體三角形。無獨有偶,長城哈弗H6近期也迎來了升級款的上市,而新上市車型外觀方面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之前長城品牌的標識被新的哈弗紅色字母標識所取代。事實上,近期已經或有計劃換標的車企還不只這些,它們屢屢換標為哪般?這些首次採用品牌新形象、新標識的新車型,能否成為實現企業市場目的的扛鼎之作,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現狀:換標的不僅僅是自主品牌

  近期新車換標上市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奇瑞艾瑞澤7和長城哈弗H6。前者廣受關注,是因為這是奇瑞宣佈進行品牌形象升級後推出的首款轎車,也被視為以奇瑞等為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車企吹響了創新升級的集結號。長城哈弗H6受矚目,主要因為其作為自主車型,卻長期在SUV細分領域與途觀、CRV等合資品牌“神車”爭奪銷量榜的前幾名。在佛山市場,也是經常出現現車不足、排隊提車的景象。

  不過,近期換標的車企除了奇瑞和長城,紅旗車也低調“換標”了。宣稱將對奧迪A6等公務豪車形成一定競爭的紅旗H7,在其方向盤中央和汽車輪轂蓋上出現的標識,由“3面紅旗圍繞在金葵花周圍”變成了“紅色圓面圍繞在金葵花”。

  日前上市的2014款斯柯達明銳也採用了全新的斯柯達品牌標識。近期宣佈即將換標的還有雷諾。在下半年引入中國的三款新車上,車主將看到新款雷諾的標識,即將原先小尺寸的雷諾LOGO換成更大尺寸的雷諾LOGO。

  還有幾起換標案例並沒有發生在國內市場,但又與國內市場有一定關係。其中,7月15日,日産在印度正式發佈了達特桑品牌復蘇後的首款車型GO,該車型基於日産瑪馳平臺所打造。但“換標”達特桑品牌後,將帶來的更低售價,這同樣是日産在中國市場所需要的,業內分析這意味著瑪馳換標日産的合資自主品牌啟辰也成為一種可能。另外,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宏光已經戴上“金領結”,換標雪佛蘭在海外市場銷售。

  經驗:國際性大品牌換標更謹慎

  對自主品牌,換標其實已不是一件新鮮事,2006年至2007年,自主品牌甚至經歷了一場集體換標,換標的品牌數量和改動幅度要遠大於當下的變動。

  記者發現,自主品牌換標往往和企業推出新的戰略車型有關。2006年時,一直在汽車低端市場徘徊的自主品牌集中推出了一批中高端車型,這也拉開了自主品牌換標的序幕。從當年初開始,江淮、長安、海馬、雙環等自主品牌汽車悄悄換下了老車標,各自啟用了內涵更為豐富、更有創意的新標識。集體換標行動在當年12月來到一個高潮,當時吉利汽車大張旗鼓號稱懸賞200萬元徵集新車標。到2007年,就已經有江淮、長安、長城、海馬、雙環、比亞迪、吉利等眾多自主品牌更換標識或新增子品牌標識。其中,長城汽車此次換標,已經是第三次換標。而一些主要的國際性大品牌車企,在標識的改動或更換方面更為謹慎,比如賓士汽車1個多世紀裏換標基本圍繞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三叉星形象展開。

  分析:車企換標伴隨內部戰略性舉措

  車企為什麼換標?僅奇瑞和長城的換標在具體目的上就有所不同。其中,奇瑞在自主品牌裏面換標的次數算很少的,幾乎自1997年奇瑞成立以來標誌從未改變。這次換標則是奇瑞力圖轉變靠配置的堆砌和價格的低廉來佔領市場的戰略中一環,新的標識不僅在艾瑞澤7上出現,還會出現在未來更多升級版的車型當中。

  長城更換新的標識,則是為了打造SUV、皮卡和轎車三大類品牌,實現多品牌以及分網行銷策略。而紅旗H7的換標,則相當程度上是因為時代不同,標識所代表的含義需要發生變化,因此有了這次低調的改變。

  斯柯達全面換標則是因為今年將是上海大眾斯柯達品牌全面革新的一年,不僅有多款全新車型推出,現有車型幾乎也會全面升級改款。五菱宏光換上雪弗蘭的標識,則是為了更方便地打開海外市場。

  儘管車企換標的原因各有區別,但較為統一的規律的是換標並不是隨意之舉,其必然伴隨著車企內部戰略性的舉措或計劃的同步實施。(文/記者王鵬)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