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豐田混動專利進入失效高發期 專利壁壘倒逼中國車企突圍

2017年03月09日 08:46: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曾經困擾中國汽車企業進入油電混合領域的技術專利壁壘,最近有了新變化,但中國車企對此似乎並不“感冒”。

  NBD汽車查閱《中國汽車産業智慧財産權發展報告(2016)》發現,今年2月,豐田一項關於THS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的基礎專利,已在相關專利申請地到期,因此失去專利技術方面的法律保護。

  “這屬於豐田THS混聯式混合動力系統的基礎專利,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位汽車技術專家表示,如今專利失效就意味著,其他企業可相對輕鬆的進入此領域。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經過多年佈局,在油電混合動力領域,已經繞開了豐田一系列技術壁壘。“豐田混動技術核心專利的‘解禁’,對我國的自主品牌而言,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而已,借鑒意義已不像多年前那樣重要了。”安徽省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左延安在接受NBD汽車採訪時表示。

  汽車巨頭間的混動技術之爭

  截至2017年1月底,豐田混合動力車的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1000萬輛。這讓一直以混合動力技術為核心,且認為“只有使環保車得到普及才是真正對環境做出貢獻”的豐田汽車興奮不已。

  NBD汽車了解到,由於發明專利從申請日開始計算,有效期最長為20年,一旦逾期,任何每人平均可無償使用。而豐田混合動力技術專利已進入失效“高發期”。

  據了解,早在2013年,豐田便已有幾項混合動力基礎專利失效,其中涉及控制系統和驅動方法等。而豐田混動技術中最重要的行星齒輪機構核心專利,早在1997年就已註冊,分別於今年2月18日和2月20日在美國和歐洲失效。

  儘管豐田多次強調“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豐田始終保持開放態度。”但此前不可逾越的技術壁壘和高額專利費用,讓全球車企對油電混動領域“望而卻步”。

  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制定新能源技術路線之初,就有專家表示,“豐田的混合動力車型在中國不會得到新能源補貼,如果大規模補貼混合動力,將被豐田拿走大部分份額。”與此不謀而合,歐洲車企也普遍達成一致,那就是在強混領域繞開豐田,尋求其他出路。彼時,中國與歐美各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路線都已明朗,那就是研發弱混和中混之後,直接過渡到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跨過強混這一豐田有大量專利覆蓋的階段。

  NBD汽車了解到,豐田剛剛到期的行星齒輪機構核心專利保護主要涉及歐美地區。在中國市場,記者查閱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網站發現,自2003年以來,豐田汽車在我國申請了多項與行星齒輪相關的專利,其中最早于2003年1月15日申請的專利,要到2023年才滿20年。

  對此,北京國之專利預警諮詢中心總經理于立彪向NBD汽車表示,“豐田圍繞這一核心技術,在中國市場申請了多個輔助專利,組成了複雜的‘專利群’,進而形成‘技術壁壘’,這對其他汽車企業在該領域的研發形成一定影響。”

  國産品牌掌握自主智慧財産權

  豐田建立起來的“專利群”,曾對我國車企在研發和使用混合動力技術方面帶來了看似不可逾越的“技術屏障”。

  不過,自主品牌車企並未放棄對混合動力技術的研發和探索,在規避豐田混動技術專利的同時,在自主研發上還取得了突破和創新。

  廣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吳堅對NBD汽車表示,豐田對THS混動技術進行專利保護,實際上並未阻礙我國自主品牌在此領域的發展,從另一個側面來看,正是因為需規避豐田的專利,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混合動力系統才得以順利誕生。

  據了解,上汽、長安、廣汽、比亞迪、奇瑞等國內汽車企業均已掌握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

  “實際上,此前並不是我們忽視混動技術,而是當時的産業技術並不具備研發混動汽車的條件。”左延安向NBD汽車表示,“近五年來,很多企業在電池、電機、電控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在傳動器方面也取得突破,因此在對這幾方面進行整合時,便很快形成産業技術。豐田的成功,也正是基於成熟的發動機和傳動器等産業技術基礎。”

  左延安進一步表示,“現在,多數企業都已有了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因此豐田混動技術的借鑒意義並不像多年前那樣重要了。”

  “實際上,我們在2013年便研發出了一套名為‘AE’的深混系統,並搭載到傳祺GA5上,但由於受相關政策影響,導致車輛成本與利潤不成正比,最終沒有將該車型大規模量産。”吳堅表示。

  吳堅進一步指出,雖然AE混動系統與豐田THS混動系統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節油效果可達約30%,同時對豐田的技術沒有任何依賴性。

  此外,近日,科力遠董事長鐘發平也表示,在自主研髮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的動力總成系統過程中,科力遠聯合長安汽車、吉利汽車、雲內動力等企業,共同開發了CHS深度混合動力總成項目,依靠這個平臺,可以讓更多的整車廠分享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總成技術。

  “目前,已有六七家整車企業和我們進行了深度合作,科力遠準備把他們的車轉變為油電混合動力汽車。”鐘發平表示。

  事實上,企業投入加大與油電混合汽車逐漸得到消費者認可,以及行業未來規劃落地不無關係。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0.54萬輛,同比降幅高達61%,而普混車型銷量為0.98萬輛,二者銷量相差近1倍。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去年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圖》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混合動力汽車銷量要佔全年汽車總銷量的8%,約240萬輛。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