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新能源汽車“騙補”花招百齣 市場亟待凈化

2016年03月30日 15: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年均一百萬輛

  “騙補”花招百齣市場亟待凈化

  ■本報記者 于 南

  自從日前央視曝光了蘇州市吉姆西客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吉姆西”)騙取補貼的行為後,“騙補”這一本已不算新鮮的話題,又重新迎來了各界關注。

  作為消費者,想必沒有人願意看到主要由稅收構成的財政補貼,最終落入“騙子”之手;更不願看到,“騙補”就這麼毀了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車産業。

  所幸,不久前工信部部長苗圩就此公開表態,“在局部地區確實存在少部分企業騙補的現象,一共多少輛,我們還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核查。但不管有多少輛,發現一起絕對處置一起,這些企業跑不了”。

  “騙補”各顯其能

  一直以來,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不僅寄託了中國人的藍天夢,還承載著中國汽車工業的振興夢。

  據了解,為了扶持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研發上堅持投入,以及促進新能源汽車銷售,自2009年開始,我國財政給予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補貼總額,已超過百億元。

  而在未來,根據“十三五”規劃,至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年産銷量要達到500萬輛。而相對於2015年中國新能源車年銷售33萬輛的數據,500萬輛的目標意味著未來5年,我國平均每年需要新增93萬輛新能源車銷量。

  面對這一空前巨大的市場蛋糕,大多數的中國汽車企業都積極行動,希望抓住新能源汽車這一難得的時代機遇。不過,也有一小撮企業動起了騙取財政補貼的歪腦筋。

  央視曝光的蘇州吉姆西就是其中之一,據悉,這家成立於2013年8月份的企業,在2015年上半年僅生産了25輛電動汽車,但卻在年底實現了爆發性增長,僅12月份就獲得機動車合格證2905個。而最終,經查證,蘇州吉姆西是在沒有現車的情況下,大量虛報合格證,並獲得牌照。再通過與“客戶”串通,相互配合以騙取財政補貼。

  “騙補”核查工作組專家組組長董揚表示,“關聯企業之間,比如説使用車輛的企業、購買車輛的企業和生産銷售的企業大部分是有關係的,有的有市場關係,有的有供貨關係,互相之間打好招呼,互相之間勾結做虛假的銷售,這就是一種騙取國家補助的行為”。

  事實上,除了“企業間相互勾結實施騙補”外,媒體的高度關注,還使得很多“騙補”招數曝光在了聚光燈下。據整理,廣泛流傳的包括有:使用低標準電池、虛報續航里程,以及將虛假售出的電池拆分倒賣等等。而更甚者,則是通過成立汽車租賃公司,再將自家生産出倒手賣給自家的租賃公司,並以此騙取補貼。

  部委出售杜絕“騙補”

  2015年4月29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和發展改革委聯合公佈了《關於2016年-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2017年-2018年的補貼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20%,2019年-2020年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40%。單車續航里程必須達到100km,最高車速不低於100km/h方可獲得補貼;此外,去年續航里程在100km-150km的車型,國家補貼金額為3.15萬元,而到2016年僅為2.5萬元,下降6500元。

  “補貼不是目的,而是種手段。不只是新能源汽車,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所有目前正享受補貼的産業,待條件成熟時,最終都必須扔掉補貼這一柺棍,直面市場競爭。”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而補貼額度的遞減以及技術指標門檻的遞增,都是為了凈化市場,淘汰那些跟不上隊伍的參與者,也打消一些人企圖騙補的幻想”。

  去年11月份,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核查工作的通知》,啟動了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情況及財政資金使用管理情況的專項核查。

  今年2月1日,財政部召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佈置視頻會議,旨在規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管理使用和嚴肅財經紀律,堅決打擊各類騙補和尋租行為,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據悉,財政部監督檢查局有關負責同志在會上指出,這次財政部將組織全國35個專員辦檢查北京、上海、江蘇等25個省市,覆蓋2013年-2015年度獲得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援的全部90家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延伸部分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企事業單位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來源:證券日報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