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車滴滴至安全誰來保
元旦以來,繼瀋陽、南京、濟南等地後,浙江省杭州市也開始出現部分計程車司機停運事件,除了對份子錢、交通擁堵的抱怨外,大量黑車與專車共同搶計程車的生意,也成為的哥的姐撂挑子的導火索之一。
專車自誕生之日就充滿爭議,尤其是去年10月以來,上海、南京等地交管部門都對專車運營採取查處措施,專車運營更是陷入了合法性之爭。私家車挂靠汽車租賃公司經營是什麼性質?乘客乘坐專車會比計程車更安全嗎?本文將聚焦專車運營探討紛爭。
專車知曉率不到五成
“你知道專車嗎?”“你坐過專車嗎?”1月22日下午5點開始,記者在杭州解放路新華書店旁,通過街頭隨機採訪,了解行人對專車運營的知曉率。
市面上主要專車平臺有滴滴專車、一號專車、易到專車等。跟滴滴打車、快的打車操作的過程相倣,乘客在手機上下單,接入該專車平臺的司機會搶單,之後就是司機開到指定地點承運。
“年輕人只要經常使用打車軟體的,都知道專車,當你叫不到車時,軟體會自動跳出來,讓你選擇專車。”90後小張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滴滴專車送券力度很大,收到一張最高券是25元,總價38元的專車行程,首次使用減免15元,實際支付20多元錢,和叫計程車差不多。
專車呼叫的承運車輛並非計程車,而是來自汽車租賃公司不同檔次和車型的汽車。根據各大專車軟體公司對外的品牌宣傳,專車提供的與眾不同的服務包括乾淨整潔的車廂、彬彬有禮的司機、礦泉水和手機充電等貼心服務。
“我昨天就打了一次專車。”受訪者汪女士是附近一寫字樓白領,她向記者描述了一次打專車經歷,因趕著給城北一家公司送材料,她叫了專車,車廂乾淨整潔,像是新車,滴滴發短信提示是一台日産天籟。上車後,司機馬上提醒她繫上安全帶,還問她要不要喝水或給手機充電。到目的地後,司機還特意下車開車門。
但鄭小姐乘坐專車的體驗就有了差異,“除了車好一點外,司機沒開車門,沒有想像中彬彬有禮,擋風玻璃上居然貼著‘喜’字,司機解釋説是因上週末用作婚車了,這輛所謂的專車其實是私家車接入滴滴平臺接活的。”
記者通過綜合分析採集的40個樣本數據發現,即使在使用手機APP軟體最多的20至40歲年齡段群體中,知道專車的比例仍不到五成,使用過專車的比例則不到二成。
專車陷入合法性之爭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消費者對專車望而卻步?
“能打到計程車我肯定不會打專車,畢竟專車起步價要15元,每公里2.9元,比計程車還是貴不少,況且現在管理不規範,我怕碰到不專業的黑車司機。”受訪者小盧向記者坦言。
不僅有乘客擔心專車的安全性,在不少計程車司機眼裏,專車就是不折不扣的黑車。
在杭州開計程車多年的楊師傅向記者抱怨:“我們計程車司機都經過嚴格專業培訓,收費也嚴格按物價局規定,可專車司機有這麼多門檻和要求嗎?黑車找個租賃公司挂靠就接單幹活的不在少數。”
交通治堵專家、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吳偉強向記者分析説,不可否認,專車服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有汽車租賃市場的不足,滿足了部分個性化需求,但合法性、安全性都存在缺陷。就浙江而言,根據《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條例》,道路旅客運輸包括班車客運、定線客運、旅遊客運和包車客運,城市公共客運、計程車客運等。專車作為“打車軟體+租賃+代駕”的混合體,並非法律認可的形式。吳偉強指出,專車無論以什麼樣的名目和形式出現,實質上就是出租服務,而這種出租服務顯然不符合《杭州市客運計程車管理條例》規定。
對於這樣的説法,滴滴副總裁朱平豆並不認同,他表示黑車有四個特徵,一是雙方資訊不透明,二是收費價格不透明,三是組織化管理缺失,四是無法對其監管。專車恰好給了一個對照,專車、司機、乘客和價格都是透明的,然後通過汽車租賃公司來進行組織化管理。
同樣表示支援的還有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童斌,他認為從消費者角度看,專車提供了便利和實惠,彌補了計程車服務市場的不足,沒有理由不支援;從哲學角度看,新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專車的發展必將迫使計程車行業改革,就像餘額寶迫使銀行進行了改革。
私車轉運營成本巨大鮮有問津
計程車服務中的車和司機都來自計程車公司,統一接受道路運輸管理部門監管。那麼,專車服務中的專車和司機又來自哪?
據朱平豆介紹,在專車模式下,乘客、專車軟體公司、汽車租賃公司和勞務公司構成一個四方協議的關係。其中,專車軟體公司負責接收乘客的用車需求並生成汽車預約訂單,汽車租賃公司根據訂單提供租用車輛,勞務公司根據訂單提供駕駛服務,三方共同為乘客完成用車服務,而乘客通過專車軟體支付車費,專車軟體公司再與另外兩方結算,並收取一定比例的資訊服務費。
滴滴專車、快的、易到等專車軟體公司都是採用這種四方協議的模式。然而,四方協議能否為專車軟體公司抵禦運營風險?
1月8日,交通運輸部明確表態,專車服務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性需求具有積極作用。這一聲音表明瞭官方並不想簡單粗暴地否定專車的運營模式。不過,交通運輸部同時也強調,各類專車軟體公司應當遵循運輸市場規則,承擔應有責任,禁止私家車接入平臺參與經營。
事實上,市場上存在大量私家車搖身一變,通過挂靠到汽車租賃公司成為專車的情況。“挂靠是一種有償使用資格證照的合同關係,挂靠方以被挂靠方名義從事被挂靠者營業執照範圍內的經營活動。”吳偉強認為,私家車挂靠經營實質上就是一些自然人利用所挂靠的企業法人所具有的某種資質從事經營活動,規避國家法律政策對某種行業從業資格行政審查,是一種違法行為。
杭州拱墅區人民法院法官馬嬋娟認為,是否具有營運證是判斷車輛是否合法營運的關鍵因素。挂靠到汽車租賃公司的私家車如果沒有辦理相關營運手續卻提供了營運性服務進行牟利,屬於非法營運。
寧波市余姚區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劉東方也認為,私家車如果要上路經營應具備營運車輛的條件,即應當補繳保險,辦理營運證、從業資格證等。從閒置資源利用的角度來説,私家車挂靠出租是可行的,但應辦理合法手續,私家車如果補辦了相關手續,應不屬於非法經營。
不過,這樣的手續幾乎不會有私家車去辦理,因為運營車輛與非運營車輛在報廢期限、車輛年審等方面有著巨大差異。私家車屬於非運營車輛,無使用年限限制,而一旦轉為運營車輛,車輛使用年限就將變為8年,且即使日後恢復為非運營車輛,也依然為強制8年報廢。
專車運營安全性還需進一步優化
“司機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駕駛證號等關鍵個人資訊都在滴滴軟體公司保存著,且每一訂單都有具體時間顯示,很容易追蹤司機行為。”對於專車計程車誰更安全的問題,專車司機王師傅的態度很明確,他還進一步分析稱,乘客的姓名、手機號、銀行卡資訊也都在滴滴平臺上,還得綁定微信、銀行卡,這對於雙方都有安全保障。
“肯定計程車安全。”在採訪中,大部分市民對於安全性的評價更傾向於計程車,他們普遍認為計程車及司機的安全審核更嚴,服務也更規範更便捷。
一號專車CEO李祖閩在回應乘客權益保護問題時介紹,專車的車況、司機駕齡和犯罪記錄等個人資訊是經過審核的,司機上崗前需要通過培訓和考試;除了專車自帶車險,專車公司還給乘客購買了意外保險,總賠付金額高於正規計程車;專車的行程可以追蹤,乘客可以評價司機,出問題還有一套投訴機制。
不過,因大量私家車接入專車平臺,乘客權益保護途徑或許並沒有李祖閩所描述的那樣美好。
劉東方指出,在滴滴專車法律關係架構中,乘客與駕駛員、汽車租賃公司沒有客運合同關係,無法依據客運合同向他們索賠,增添了索賠難度;私家車主往往兼任滴滴專車司機,其駕駛水準,對路線、路況熟悉程度與專業計程車司機有一定差距,增加乘客出行安全風險。
余姚法院民一庭法官朱章程告訴記者,因私家車購買的保險與營運車輛購買的交強險、商業險相比,保險金額不如營運車輛高,有些私家車甚至只投保交強險即所謂的“裸保”,乘客乘坐此類專車一旦發生交通事故遭受到人身、財産傷害,乘客的合法權益將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且私家車的年檢沒有營運車輛嚴格,車輛安全可靠性較差。該院民三庭法官杜珊珊建議,政府應積極制定一系列規範措施,使得專車業務在規則範圍內有序運作。記者王春 通訊員王丹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