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為中國政策吶喊 特斯拉要做“純電動信徒”

2014-09-25 09: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為中國政策吶喊 特斯拉要做“純電動信徒”

  在特斯拉成都交車儀式上,特斯拉全球高級副總裁紀龍向成都車主遞交車鑰匙。

  在一週內拜訪了兩位中國部長的特斯拉全球高級副總裁紀龍,談起與科技部部長萬鋼和工信部部長苗圩的會談經歷,仍掩飾不住興奮。他特別提到了苗圩,聲稱那次會談非常令人驚喜,談話時間大大超出了原定時間。

  紀龍説:“苗部長對特斯拉的技術非常感興趣,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談技術方面的問題。令我非常振奮的是,從談話當中,我發現中國的部長們和特斯拉有著同樣的目標和願景:我們都致力於推動中國向可持續交通轉型和發展;我們都希望特斯拉能夠起到示範作用,使更多汽車廠商加入進來,讓電動車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我相信,中國政府會為這個産業提供大力支援,加速電動車的發展進程,因為我們都懷著同樣的期待。”

  紀龍的自信不是沒有緣由,但凡跨國汽車企業老總,來華最大的願望可能就是見到兩位部長,即使沒有會談機會,也希望能夠寒暄幾句。作為一個“小企業”副總裁的紀龍,能夠以會談形式與部長們親見,足以證明特斯拉在主管領導眼中的地位。

  中國的新能源車政策對純電動汽車格外照顧,相比之下,雖然政府補貼額度差距不大,但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增程式電動汽車仍被視為過渡産品,而燃料電池車則一直不在政策關注的核心範圍中。這也讓一門心思搞純電動的特斯拉成為最符合中國政策要求、技術最純正的電動汽車廠商。

  為政策背書,對於渴望增強話語權的特斯拉來説是件好事,但從市場層面上看,特斯拉將不得不考慮豐田和寶馬兩個可怕的對手。前者不久前宣佈氫燃料電池車將在全球量産,雖然還未公佈進入中國的時間表,但豐田已經吸取了混合動力在華的教訓,不會讓這次機遇白白流失;後者則在幾天前于北京發佈了寶馬i3和i8,雖然i3有增程式電動版,i8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並非純粹的“純電動”,但寶馬的品牌早已深入人心,絕非一夜爆紅的特斯拉可以抵禦的。

  對於豐田這個曾經的合作夥伴,紀龍説,“我們公司的理念是矢志不渝地做全電驅動的車,這個目標不會改變。”他還舉起手機説,“如果燃料電池真的那麼好,為什麼我們的手機電池還是鋰電池呢?”

  這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反映了特斯拉的真實想法,那就是電動車的成本問題相對更好解決。進入中國以來,特斯拉一直試圖展現其要做“國民車”的良心,央視涉及豪車價格壟斷的報道,都將其作為正面例子來頌揚。所以,反壟斷沒有特斯拉什麼事,而且,作為豪華車品牌的特斯拉,還要將成本降到更低,未來即將面世的Model 3,有望將價格下拉到5萬美元左右。

  紀龍説:“特斯拉的定價策略是公開的,對全球的消費者都是一視同仁的,所以不會因為是進口車就多收消費者的錢。中國消費者提車的價格與美國、歐洲的消費者是處於同一水準線上的。明年年底之前,我們會在華推出與Model S同平臺的SUV Model X,在3到4年內還會有第三代車,能把價格降到現在的一半。”

  基於成本或技術問題,特斯拉不會做燃料電池車,而且可能再也不會和豐田合作了。更重要的是,有關部門對燃料電池車並不十分熱衷,如果是由豐田來主導燃料電池車市場,就更不可能鼓勵與推動了。這一點,特斯拉或許早就看清了。

  那麼,對於寶馬i3和i8在中國的大動作,特斯拉又是怎麼看的呢?紀龍委婉地説:“寶馬i8不是純電動,它還需要使用汽油。當然,寶馬正在電動車方面進行投資,這些都是行業重大的好消息。電動車的發展需要更多廠商加入進來,一起推動整個行業的進步。”

  當“i”這個字母成為寶馬的電動車符號時,大多數人都會誤把i8當作一款純電動車,或許基於特斯拉與其在體型上比較相像,會有很多記者問紀龍這樣的問題。可以想見,紀龍會不厭其煩地糾正媒體的“常識性錯誤”,再反覆強調特斯拉“只做純電動”的立場。

  為中國既定的新能源車政策吶喊,是特斯拉現階段要做的,而這也符合特斯拉長期以來的定位。在中國市場,像特斯拉這樣一門心思搞純電動車的企業,幾乎不存在,這也讓特斯拉成為一個鮮明的符號,而這個符號,是可以篆刻在中國新能源發展戰略的“藍皮書”上的。(記者 王超)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