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北京車展閉幕 “韓粉事件”被調查

2014-05-08 10: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幾十萬人在短短幾天內集中前來觀展,對車展現場的交通、安全、飲食等帶來了嚴峻挑戰,很多常規性設施和配置根本滿足不了這幾天的需求,我們只好用臨時性的強化管理來彌補。雖然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仍留下了一些遺憾和失誤。如媒體日當天,部分保安人員未能恪守職責,放進一些非媒體和非持證人員,導致進場人數過多,給車展帶來了不良影響。對此我們非常重視,已經組織專項調查。我們將認真總結,在今後的工作中加以改善。”最近,北京車展組委會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他介紹,儘管媒體日當天出現了金秀賢粉絲聚集的現象,但不能因此抹殺本屆車展取得的成就以及主、承辦單位的努力。“很多人向我反映,這次車展的噪音少了,模特的著裝也更加規範。模特和明星主持人少了,企業員工現身説法的多了,汽車逐步成為展臺的主角。同時,展商的紙質宣傳資料也少了,取而代之的宣傳品更加環保。這是因為在車展前,我們就與各參展商簽訂了文明參展協議,與媒體簽訂了文明宣傳和傳播協議。”

  本屆車展共設置了一天媒體日、兩天專業日和七天公眾日,截止到4月29日中午12點,車展共吸引觀眾85萬人次,再度成為展覽會人氣王。然而,讓每天近十萬人次的觀眾輕鬆購票、有序觀展並不是個輕鬆事。尤其是還要面對場館面積嚴重不足、周邊道路規劃欠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匱乏等先天不足的缺憾。

  為此,今年組委會採取了網上預售、提前派送、二維碼手機門票等措施,使每天近10萬人的售票基本沒有出現大排隊現象。此外,主辦方還在展館南登錄廳集中組織了一條龍服務窗口,有主辦聯繫、主場服務、醫療救護、安全保衛、運輸服務、郵政服務、票務服務等,展商和觀眾遇到問題可以在此迅速找到負責部門和人員。各出入口及各館門口設立諮詢服務台,搭建了多處餐飲大棚,引入了一批市場認知程度較高的餐飲品牌,並在全館室外及觀眾較為集中的地區安置了100多個單體式臨時衛生間。主辦單位組織了專線車,免費運送參觀後需要返城的觀眾,並在觀眾自駕車停車場設立了巡回巴士,往返運送觀展人員。

  他介紹,北京市政府也積極為車展保駕護航。例如,北京市政府有關領導及市交通委領導任指揮,各有關單位組成了現場交通工作小組,統一協調、指揮展會的交通工作;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牽頭,會同各警種及武警部隊組成了現場安全指揮部,對展會的安全保衛工作實施監督管理;順義區政府在現場設立了應急保障指揮部,組織區內的應急辦等眾多單位,臨場部署和管理各項保障事項。

  本次車展的展車品質創下了許多紀錄。1134輛整車、118輛全球首發車、2000多家參展企業,涵蓋了全球主流跨國車企,參展國家、參展企業、參展品牌和車型及全球首發車數量等方面均創車展歷史之最。其中,代表汽車發展趨勢的71輛概念車和79輛新能源車更強化了北京車展全球汽車風向標的地位。電動車五星安全評級、技術優化的傳統發動機、9速自動變速箱、智慧駕駛系統、車聯網系統則指明瞭汽車産品未來的技術趨勢和發展方向。零部件領域,來自11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家參展廠商,7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也創下了業界紀錄。

  車展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共有來自全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萬名記者到會報道,其中國外記者1220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平、科技部部長萬鋼、工信部部長苗圩,以及來自發改委、商務部、公安部等部門領導,德國、美國、日本等多國大使或官員前來觀展。車展同期舉辦了86場發佈會以及數十場高規格論壇和專題會議,國內車企的掌門人悉數到場,大眾集團董事長文德恩、戴姆勒董事長蔡澈、福特CEO穆拉利、通用總裁阿曼、標致雪鐵龍CEO塔瓦雷斯、本田社長伊東孝紳等十幾位全球車企的風雲人物也齊聚北京車展。

  自主品牌展示出了縱深的競爭力。比亞迪、吉利、長城等自主品牌展出的新能源技術和展車贏得了同行的關注和讚譽。自主品牌的增壓汽油機已經普遍推廣,直噴技術研發也在突飛猛進,以雙離合器變速箱為主要方向的技術路線正成為越來越多自主品牌的共識,裝備雙離合器變速箱的自主車型正快速推向市場。作為汽車核心電子技術的發動機管理系統技術和自動變速箱控制技術,也已經被國內廠家掌握,突破了長期以來為國外少數供應商壟斷的局面。(記者 馬連華)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