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回顧中國汽車業發展歷程:1994年轎車進百姓家

2013-06-14 10:12 來源:西寧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縱觀中國汽車工業60年來的發展歷程,每一次前進都伴隨著改革的陣痛,每一次時代的轉折,都需要克服重重阻力。幾經艱難輾轉,中國汽車工業一直在以螺旋式的方式前行。時間進入80、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擁有一輛轎車”這樣的夢想,逐漸開始進入少數人的腦海。

  觀念禁錮下的私家車市場

  隨著新中國的誕生,私家車作為資本主義的象徵,被嚴加限制。而與私家車對應的是公車,在當時,官車的配給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省部級以上坐“紅旗”、廳局級幹部坐“上海”,1984年以前,縣團級不能坐轎車,只能坐北京212吉普。

  那個時期的轎車是奢侈品毫不奇怪。私人轎車,除了北京、上海的個別名人購買的國外駐華機構的二手車,新車,一般人連想都不敢想,即便有錢也沒有地方買。長期以來,即使公開談論私人轎車,也是一個禁區。

  1987年6月,國務院撤銷了中汽公司,有中國汽車工業聯合會取而代之。陳祖濤任理事長。中汽聯的一個歷史性功績,就是推進了轎車工業的建立,繼而把轎車進入家庭的準備提上日程。

  經濟的發展是先決條件

  1988年,陳祖濤已經意識到,改革開放造就了五、六百萬“先富裕起來”的人,他們和百姓一起擠在狹窄的消費領域裏,導致的結果必然是通貨膨脹;而其中如果10%-15%的富人選擇私人轎車作為代步工具,中國轎車將會增加40萬-60萬的需求量,同時還能為過於集中的消費打開一個缺口。

  然而,打開這個全新的市場,必須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政策的鼓勵;二是提前安排私家車的生産規劃。

  然而,當時中國汽車經濟當中,卻存在著一個怪圈。公車、公款購買、官員乘坐的轎車在當時佔據國內轎車保有量的99%以上。幾十年來,中國人已經把這一點視為天經地義。然而,公車消費卻使得中國的汽車經濟陷入一個怪圈:國家從一個口袋裏掏錢造轎車,再從另一個口袋裏掏錢把轎車幾乎全部買下。轎車造得越多,買車花的錢越多。到了80年代中期,隨著“公車”數量的激增,檔次的攀升,國家日益不堪重負。

  1994年,政策認可轎車進入百姓家

  一直到90年代,轎車夢依然顯得離中國的老百姓們十分遙遠。1991年底,經濟緊縮政策有所鬆動,國家經濟主管部門開始考慮微型轎車的布點。雖然那個時候越來越多的合資車型已經行駛在中國的大街小巷,但是中國家庭轎車的命運依然前途叵測。國家立項就已經耗時兩年、核準的生産能力遠遠達不到國際通行的經濟規模、刻板的傳統體制,使得中國百姓的轎車夢在風雨中飄搖不定。

  1994年4月,中國政府公佈《汽車工業産業政策》,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項政策。汽車産業政策中第一次正式認可了在中國私人購買汽車的合法性,雖然回避了轎車進入家庭的直接表述,但仍然不失為對於幾十年來限制私家車的突破。這個時候,在社會主義中國建立45年後,中國的最高決策層終於認可了老百姓擁有轎車的權利。

  然而,《汽車工業産業政策》由於過於原則而始終沒有實施細則相配合,條塊分割,部門利益以及地方利益交織;再加上一些基層官員墨守成規,《汽車工業産業政策》中,私家車的相關內容幾乎成為一紙空文。

  終於從雲端落入枕邊

  1994年的家轎研討會使得全世界的汽車巨頭紛紛摩拳擦掌,準備使出渾身的解數進入中國這個潛力無比巨大的新興市場。他們看中的不是那幾十萬輛的官車需求,千萬數級的老百姓家庭意味著不可限量的龐大消費潛力。

  雖然跨國巨頭們無比賣力,可惜研討會最終只是應付跨國公司渴望進入中國的虛晃一槍,最終沒有一家公司接到中國生産家庭轎車的“繡球”。但是隨著這次研討會舉行的車展,在北京造成了轟動,無疑對於國內的消費需求,再一次狠狠地刺激了一把。

  此後的數年內,轎車進入家庭的過程依然在反覆地探討和論證。一直到世紀之交的“十五規劃”階段,才把“鼓勵轎車進入家庭”這個表述納入其中。至此,中國百姓的轎車夢,終於從雲端落入枕邊。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