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包鼓起來的中國消費者,向世界展現的,不只是最富潛力的目標市場,更有不斷覺醒的權利意識
“三年的拉鋸戰,終於可以喘口氣了。”一位車主的感慨,或許道出了很多大眾汽車消費者的心聲。日前,面對車主投訴、有關部門監管、“3·15晚會”曝光等多重壓力,大眾公司決定,召回旗下逾38萬輛存在DSG變速器故障的汽車。
儘管公眾對DSG所為何物不太清楚,但問題汽車召回的做法,卻並不陌生。在歐美等地,這已是家常便飯。但對我國大陸的消費者來説,往往是“車子好買召回難”。同一款車型出了問題,人家享受召回待遇,我們的消費者辛苦維權,要麼不了了之,要麼只獲得“延保”等安慰。雖然這次“大眾”被迫讓步,但汽車召回上“中外有別”的問題依然存在。更有消費者一年多來苦苦申請豐田汽車公司提供某一車型的暗電流標準,付出高於車價數倍的維權成本,得到的只是一個含糊其辭、答非所問的回復。
不只是汽車,“三包縮水”的蘋果産品、碘超標的雀巢奶粉、麥當勞的過期食品……這一連串中國消費者的困擾,讓人感慨,久經市場洗禮的跨國公司為何會有“南橘北枳”的表現?商家的責任到底在哪?
就在“3·15晚會”前一天,德國狼堡的大眾總部舉行了一場慶功宴,慶祝中國市場1/3的利潤貢獻率,以及高達40%的增幅。但是,在無比華彩的宴席之外,中國一些大眾車主,卻因為汽車瞬間失去動力而在路上陷入無邊的黑暗。無疑,DSG風波並不會影響中國市場始終張開的雙臂。但肩負品質盛名的大眾乃至其他知名企業,是不是也該反思,如何善待世界東方這片充滿活力的市場,如何對得起消費者的期待?
車是中國夢的一個折射。從改革開放初期“一輛桑塔納能換差不多一千頭豬”,到今天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21.5輛,汽車夢正在駛入中國人的生活。然而,腰包鼓起來的中國消費者,向世界展現的,不只是最富潛力的目標市場,更有不斷覺醒的權利意識。行大道、利天下,只有順應中國市場之變,恪守商業倫理與市場規則,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才能更好地分享中國市場紅利。
跨國公司的“南橘北枳”,也與違法成本低、懲戒力度弱有關。汽車等行業的競爭大多較為充分,有關法制也比較健全,消費者的話語權為何還處於弱勢地位?這與有規不行、執法不嚴很有關係。比如,一些問題汽車召回進程艱難,車企有恃無恐,職能部門不作為、慢作為難辭其咎。
這也説明,很多時候,市場秩序的維護不在制度供給,而在制度執行。一些地方的“選擇性執法”、“打折執法”,一些招商引資“來的都是客”,“蘿蔔快了不洗泥”,看重的往往是企業帶來的稅收與GDP。殊不知,有品質的市場不只對廠商有吸引力,更對消費者有含金量,乃是地區長期繁榮的強心劑。負責任、有遠見的治理者應當更加注重消費者權利的維護,而絕不能依賴忽視權利的“淺層增長”。
汽車時代,也是權利時代。成熟的市場經濟,講求生産者與消費者權利義務關係的平衡與對等。從單向度的“産品供給”到多元互動的“權利供給”,時代發展的高速路上,係好權利安全帶,“中國經濟的升級版”才會愈行愈穩健。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