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淩晨,隨著現場指揮員一聲令下,托舉著“高分四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像一支橘紅色的利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衝破夜幕,直入蒼穹。
“高分四號”是繼“高分一號”“高分二號”升空之後,又一顆成功發射的高分專項衛星。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童旭東告訴記者,“造好星”是為了“用好星”。農業部門是高分專項的主用戶之一。“高分四號”衛星發射任務是中國航太發射“十二五”任務的收官之戰,這顆衛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觀測衛星,將顯著提升我國對地球遙感觀測能力。此外,在監測洪澇災害、地震、森林火災、颱風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將在“高分一號”和“高分二號”的基礎上,繼續做農業發展的“天眼”。
事實上,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國際上就相繼開展了農業遙感監測技術研究。但在“高分專項”衛星研製和應用以前,我國可利用的衛星,要麼是空間解析度不足以支撐農業監測,要麼是衛星數據獲取的週期太長,以致農業方面在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國家的數據需求,與實際可利用的圖像數據之間存在一個不小的鴻溝。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説,“高分專項”衛星的應用,不僅使遙感技術廣泛地應用到農作物種植的面積監測、長勢監測與評估、單産預測和産量估量、災害監測、農業環境監測與評價、土壤監測等各個領域,也使高解析度衛星遙感圖像成為農業遙感應用的主要數據源。更重要的是,還打破了目前我國高解析度衛星數據全面依賴國外衛星的局面。
為做好農業遙感監測,“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依託農業部原遙感監測業務運作系統,建立了國産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農業數據中心,選擇糧食安全、農業災害、農業生態環境、農業資訊服務等核心領域,開展了基於同化的作物産量模擬時空擴展、多極化雷達數據的土壤水分反演與區域同化技術和基於光譜特徵的作物健康診斷指標反演等9項關鍵技術攻關,新研製了15種農業專題産品,形成了以高分農業行業數據庫為支撐的“高分農業遙感監測與評價示範系統”,可進行農作物估産、農業資源調查、農業災害監測以及農業政策和工程建設效果評價4類19種專題産品的生産。
設施農業監測是現代農業遙感監測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高分數據業務應用中的重點。由於高解析度影像為地物觀測提供更豐富的空間資訊和細節,在高空間解析度遙感影像上,不僅地物的光譜特徵更加明顯,其景觀結構、形狀、紋理和細節等資訊也非常突出。而設施農業具有的獨特的形狀、尺寸、空間分佈和光譜等特徵在高空間解析度遙感影像上都能得到更好的反映。
“我們選取大棚為主要監測對象。”農業部資源遙感與數字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如今,“高分”科技在農業領域日益重要。作為高分專項的主用戶,農業部門系統每天接收和處理來自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的“高分一號”衛星1級數據,同時向承擔農業遙感業務工作的20余家單位分發接收到的數據。據統計,截至目前,農業部累計使用數據近3萬景、面積達70850萬平方公里的影像。(本報記者 王艷)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