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風雲變幻的票據市場頻頻爆出票據大案,引發監管升級。央行、銀監會隨即發文予以整治。除此之外,各地銀監局及銀監分局對於商業銀行票據業務違規開出的罰單也不在少數。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三季度銀監局及銀監分局下發的44張罰單中,因票據業務違法違規而受到處罰的數量佔比高達52%。
此外,因貸前貸後管理失職,資金使用監測不利成為吃罰單的第二大原因。
另據記者統計,三季度,共有44家金融機構因違法違規而受到1506萬元處罰(同一銀行,不同兩家支行統計為兩家金融機構)。其中,五大行中有四家上榜,分別是農業、工商、建設和交通銀行(5.510, -0.07, -1.25%);31家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及農商行、8家農村信用社、1家村鎮銀行、1家農村合作銀行、1家信託公司,以及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政局儲匯局。
違規重災區--福建
福建地區遭到處罰的金融機構共計30家,罰款金額共計1020萬元。
其中,1家信託公司被處以50元罰款。據了解,興業國際信託因其證券投資信託業務分類填報錯誤,及信託項目資金來源填報錯誤。
而大部分銀行均因授信業務違法違規而遭受處罰,從監管披露資訊來看,股份制銀行發生此類違規行為較多。
此類操作手法頗多,例如,授信後未嚴格監控貸款資金用途和流向,放任企業"以貸轉存、虛增存款" ;對企業授信後押品管理不審慎導致押品丟失,産生授信風險;超借款企業實際資金需求而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發放流動資金貸款被挪作開票保證金,形成不良貸款;未盡職調查貸款用途真實性,發放虛構用途的貸款;違規向公務員發放個人經營性貸款等。
一家股份制銀行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這顯然是貸款企業加杠桿的行為,將貸款洗白成存款再進行抵押,抵押物明顯不足,等於將第二次貸款的風險實際全部轉嫁給銀行。"
單筆最高罰款--70萬
資訊顯示,柳州銀行被罰款70萬元,成為三季度單筆最高罰款金額。據悉,該行因未對集團客戶實行統一授信管理,違規發放個人貸款,存在存貸掛鉤現象。
早在2012年,存貸掛鉤現象一度盛行而受到管制,銀監會對信貸業務提出了七項禁止性規定,簡稱"七不準",包括不準以貸轉存、不準存貸掛鉤等。當時多家銀行因此而被暫停了存抵貸業務。
罰單數量之最--民生銀行(9.310, 0.00, 0.00%)
三季度,民生銀行共收到6張罰單,全部因連續為同一客戶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業務而違反了相關業務規定,罰款金額共計200萬元。
今年一季度,民生銀行牽涉農行39億票據案,該行內部風險管理亮起了紅燈預警。案件後,民生銀行總行要求,票據轉貼現業務授信佔用規則,從以前"佔用票據中間背書人轉貼現授信額度",調整為"全額佔用票據承兌行或交易對手授信額度"。同時,加強交易對手準入及交易限額管理。
另外,根據總行風險管理部制定的交易對手名單和票據交易限額進行票據交易系統改造。票據交易限額由票據交易系統實時控制,買入時額度即時佔用。在系統未開發完成前,由總行票據部人工臺帳控制。
一位銀行內人士曾表示,"從銀行的角度來説,為虛假貿易背景的企業提供票據融資便利,其實也是變相服務一些其認為風險較低客戶的辦法。銀行沒有辦法自己解決形式上的貿易背景,票據掮客的出現,為銀行節省操作成本同時大幅提高了效率和收益。票據市場發展這麼多年下來,許多的商業銀行就是在這樣的競爭中逐漸放低了審核要求,以及放寬準入門檻的。"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