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上市公司大致相似,不幸的則各有各的不幸。2016年中報即將收官,虧損榜也初具規模,A股著名的“虧損王”中國遠洋在闊別三年之後,以半年72億元的虧損額重返榜首;最悲催的大智慧業績同比下降75倍;而號稱“亞洲最賺錢上市公司”的中國石油業績呈自由落體式暴跌,上半年僅盈利5.31億元,比2013年兩天賺的還少。
最敗家:中國遠洋半年虧了72億元
在中國遠洋披露中報之前,兩市的虧損王為ST舜船,半年虧損額10.2億元,中國遠洋中報甫一亮相,將虧損規模瞬間拉升至70億量級——中國遠洋8月26日公佈的2016年中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虧損72億元。
中國遠洋曾經盤踞A股虧損榜榜首兩年,2013年至2015年度實現盈利,今年則無奈地上演了一齣“王者歸來”。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遠洋實現營收309.41億元,同比下降8.50%;凈利潤虧損72.09億元,同比下降465.19%。對於虧損的原因,中國遠洋稱,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SCFI) 和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CCFI)均值分別為533.8點和690.9點,同比分別下跌35.8%和28.8%,且均一度跌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歐美幹線主流運價同比有40%左右的跌幅,亞歐線極端運價一度低至每標準箱50美元,均明顯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水準。
2011年、2012年中國遠洋虧損104.5億元、95.6億元,隨後被戴上ST的帽子,成為A股規模最大的ST公司。不過在之後的三年,中國遠洋成功保殼,分別實現利潤2.4億元、3.6億元、2.8億元。當然政府補助功不可沒,2007年至2011年中國遠洋領取政府補助11.53億元,隨後連年攀升,2012年至今該項補貼高達76.6億元,補貼最多的兩年是2014年及2015年,分別為17.43億元、42.57億元。若扣除非正常損益,中國遠洋已經連續5年虧損,2011年至2015年扣非凈利潤累計為-380億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72億元,累計虧損超過442億元。
從股價上看,中國遠洋在2007年10月曾創出68.40元的天價,2013年7月一度跌至2.68元,最新股價5.17元(後複權價5.73元),目前市值528億元,較最高點的市值6977億元尚不足一個零頭。
最悲催:大智慧盈利下降7568%
大智慧8月27日晚間發佈的中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8億元,同比降8.1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29億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7567.78%。截至目前,2.29億元的虧損額雖排名在虧損榜的第27位,但超過75倍的下降幅度讓大智慧高居降幅榜首。從2014年的億元盈利,到2015年虧損4.56億元,再到今年上半年虧損2.29億元,曾經的超級牛股由盛轉衰切換之快令人唏噓。
在這個財報季,虧損並不是大智慧唯一的主題詞,還有重組夢斷、虛假陳述以及民事訴訟。2.29億元的虧損,不過讓千瘡百孔的公司再添一個窟窿罷了。
作為國內最大的金融資訊綜合服務提供商,大智慧2011年以89倍市盈率成功登陸A股市場,張長虹等股東一夜之間身家暴增。2015年5月4日,大智慧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今年7月22日,證監會公佈大智慧信披違規案調查結果:大智慧在2013年通過承諾“可全額退款”的行銷方式,以“打新股”、“理財”等為名進行行銷,利用與相關公司的框架協議等多種方式,共計虛增2013年度利潤1.2億余元。上市公司因此被責令改正並處以60萬元罰款,董事長兼總經理張長虹等14名責任人員被警告並處以3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罰款。同時,張長虹等5名責任人員被5年市場禁入。
證監會調查結果出爐,針對大智慧信披違規的投資者索賠隨之正式啟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多地律師代理投資者向大智慧提起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訴訟,索賠人數持續攀升。8月中旬,法院已受理354名原告訴大智慧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案,索賠金額近7528萬元。而業內律師預計,根據大智慧處罰決定、同期股東人數、股價跌幅等情況分析,在兩年訴訟時效內,大智慧索賠規模極有可能超過東方電子創出新紀錄。證券訴訟第一大案東方電子案,索賠規模達到4.42億元。
在證監會下發《行政處罰書》一週後,大智慧因不服證監會罰款60萬元的處罰決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遞交了行政訴訟材料,請求撤銷證監會〔2016〕88號行政處罰決定書。但對於大智慧的行政起訴行為,業內律師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當前虛假陳述索賠案的前置程式已經取消,立案不再需要處罰作為前置程式,因此,大智慧起訴證監會不會影響投資者提起民事索賠的進程。
大智慧被調查之前,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與湘財證券的重組,“網際網路+證券”的光環使大智慧股價一連拉出12個漲停,是彼時當仁不讓的大牛股。今年3月,備受市場矚目的大智慧85億元收購湘財證券案宣佈終止,新三板公司湘財證券借道大智慧登陸A股市場之夢同時破滅。
最辛酸:當年日賺3億 如今半年5億
隨著昨天中石化中報露面,“三桶油”業績全部出爐。業績顯示,中國石化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8792億元,同比下降15.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2.50億元,同比下降21.3%。
與中石油相比,中石化的業績已堪稱靚麗。數據顯示,曾經頭頂“亞洲最賺錢公司”光環的中國石油今年上半年僅僅賺了5.28億元,同比下降98%。2008年至2013年中國石油每年凈利潤均在千億以上,去年中石油尚有356.5億元的盈利。對區區5億元的凈利,中國石油稱,主要是因為國際政治經濟風險不確定性增大,經濟復蘇步伐繼續放緩;中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但下行壓力猶存;國際油價低位運作,油氣市場需求低迷,市場競爭加劇。對於下半年,中石油中報表述依舊悲觀,認為世界經濟復蘇態勢依然低迷,英國脫歐等重大政治事件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寬鬆局面仍將持續,國際油價可能繼續維持低位震蕩運作,部分資源國地緣政治風險加大,中國經濟運作將保持在合理區間,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同時油氣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若不是在香港上市,中海油本當奪得上半年的“虧損王”。8月25日,中海油在港交所發佈半年報,凈虧損高達77.4億元,而去年上半年凈利為147億元。這也是自2001年上市以來,中海油半年業績首次虧損。財報稱,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維持在低位,公司油氣銷售收入下降。除了油價因素,導致中海油巨虧更為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上半年的資産減值及跌價準備,這一項目高達103.9億元人民幣。中海油確認的103.9億元減值損失主要與位於北美、歐洲和非洲的油田相關,導致減值的原因是預期原油價格的修正以及加拿大的油砂資産經營計劃調整。
屈指算來,“三桶油”日賺數億的風光日子並不算遠,2013年中石油全年凈利潤1295.77億元,中石化為671.79億元,中石油每天賺3.55億元。以賺錢速度來看,如今中石油忙活了半年,不足當年兩天的利潤。(記者 齊雁冰)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