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北京地鐵5號線早高峰期間又出現信號故障,多趟線路晚點,給眾多乘客造成不便。據統計,從1月2日至今,短短9天時間,北京地鐵已發生了8次故障,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故障。
自告別兩元時代以來,北京地鐵票價上浮數倍,然而地鐵的服務品質卻沒有見任何的增長。不禁要問,價格倒是與市場接軌了,服務為何不能同步上漲呢?
近段時間,有關北京地鐵漲價的討論有漸漸平息之勢,但是給地鐵通勤的上班族在交通費用支出上確確實實的增加了負擔。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市場要活,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可以説,地鐵調價本身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有説法認為,是長期的低票價導致了地鐵車廂擁擠,服務品質和水準低。因此,對於北京地鐵漲價,按里程計價,算是與國際接軌,尊重市場規律。或許也能解決北京地鐵服務水準不高的痼疾。對此大多數人也表示能夠理解。
然而,就在地鐵剛漲價之後,地鐵系統就故障不斷,似乎還有比漲價前還要更為頻繁。這讓公眾不禁質疑,錢多收了,地鐵系統怎麼運作的更差了呢?
此外,對於之前地鐵公司表示的,地鐵漲價後有利於緩解擁擠,雖然在數據上官方稱日均減少了10萬人乘坐地鐵,但是一般乘客的實際感受卻不是這樣,從各種社交平臺上網友反映的情況看,地鐵上,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時段並沒有緩解擁擠。
公眾並不反對任何符合市場規律的行為。但漲價以後,旅客應得到實實在在的服務,應得到與票價相匹配的乘坐體驗。然而,票價上漲後,地鐵的服務品質沒有如票價那樣翻番,得到切實的提高,反而比以前有所下降。因此,對於這樣的現象相關方應深刻反思。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