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衛東、孔祥鑫)《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正式發佈實施,全市禁止或限制建材、造紙、紡織等一般製造業。北京在“減法”上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對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産業要堅決地舍,自覺‘瘦身’;在加快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上要積極作為,努力‘健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指出首都經濟發展路線圖。
自覺“瘦身”:北京做“減法”
關停污染企業、轉移疏解非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産業、發佈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市調整産業結構動作頻繁。這讓北京面臨經濟增速降低、財政收入減少的重重壓力。
“我們面臨的突出難題是城市擁擠,資源緊缺,環境容量頂到‘天花板’了。”郭金龍説:“調整和疏解功能需要做‘減法’,有的同志擔心會影響稅收、抵消成績。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我們只有做好‘減法’,騰出空間,才能放下包袱,輕裝前進。”
北京市提出要啟動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場整治和外遷工作,帶動人口的分流,目前,包括動物園批發市場在內的四大商業交通堵點治理在有條不紊進行。疏解製造業的生産環節以及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業態成為今年工作重點。
與産業和功能一起“瘦身”的還有房地産市場。面對房價“穩中有降”的局面,北京市市長王安順表示,其實這是多年來房地産調控追求的基本目標。不能因為GDP增速有所降低就急忙進行干預。
努力“健體”:北京追求“高精尖”
“‘瘦身’是為了‘健體’,受制於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健體’更需要‘瘦身’,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王安順説:“北京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形成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低碳的産業發展模式。”
處理好經濟發展中“瘦身”和“健體”的關係,也成為北京市各個區縣和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西城區委書記王寧説,不“瘦身”就很難“健體”。特別是首都核心區一定要下決心“舍”,才能更好地“得”——充分發揮北京金融、服務、人才、環境等方面的優勢。
立足北京特有的優勢,從中關村科技園區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從電子資訊到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産業的發展捷報頻傳。
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綠色發展的“主引擎”是企業。北京市將重點支援科技型、文化性民營企業的發展,努力解決創業、融資等突出問題。
“我們打出了文化投融資組合拳,先後成立文化科技擔保公司,文化小額貸款公司、發起設立文化創意産業投資基金等。”北京市文資辦黨委副書記趙磊介紹説,今後文化小微企業不僅可以獲得銀行貸款,還可以得到文資辦提供的多項融資服務。
協同發展:北京引領區域創新
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除了主動配合國家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外,北京市還提出要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共建重點戰略合作功能區等。
今年5月,中關村海淀園與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攜手共建中關村海淀園秦皇島分園,合作雙方建立區域性聯合推動機制,以科技創新、産業化項目合作為重點,集中資源引進優勢産業、戰略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
“下半年要加快攻堅重點戰略合作功能區。”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建東説,北京將以首鋼曹妃甸園區、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張承生態經濟區為突破口,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 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