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京津唐及環渤海  > 正文

北京一樓盤推“降價險”攬客 對衝房産貶值預期

2014-07-10 14:18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每經記者 王傑 發自北京

  繼“零首付”、“午夜開盤”、“無條件退房”等促銷手段席捲樓市後,北京個別樓盤又推出“降價險”以達到促銷的目的。

  據了解,推出該促銷活動的是北京珠江四季悅城項目,購房者如果選擇以“降價險”方式購買該項目樓盤,只需付九成房款,餘下一成房款作為保證金由客戶保留,到交房前4個月 (2015年6月底),如果房價沒下降,購房者自己保存的保證金需交給開發商;如果房價下降,由珠江人保代購房者向開發商支付餘款,客戶無需將保證金付與開發商。

  對此,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北京仍執行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自住房項目的陸續入市對普通商品房的衝擊也越發明顯,普通商品房需求萎縮、成交下行,給開發商的銷售造成巨大壓力;面臨這種市場現狀,開發商只能採取多種行銷手段自救。

  房企打促銷牌跑量/

  據了解,四季悅城項目還推出了“無理由退房”活動,即在購房後一年內至交房前,如房價下跌很大,難以通過“降價險”補差價,購房者可以申請無理由退房。

  在京城樓市低迷的大潮中,更多的促銷措施是讓利跑量。

  與此前常見的開發商先行墊付、購房者補齊型“0首付”不同的是,首開旗下一項目屬於“真正”的免交首付款。

  昨日 (7月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該項目售樓處。其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為推動銷量,開發商推出了“0元搶房行動”,即所有購房人都能享受半年的免利息優惠,算下來能省3萬元;“0月供”是指購房者可抽取這一獎項,如抽中則能免除半年月供,如按購買90平方米房屋計算,房款可減去7萬元。

  該銷售人員進一步表示,“0首付”的名額相對少一些,購房者如能抽中,開發商直接免除購房者的首付款。

  東亞新華地産行銷管理中心總監賈玉鵬表示,預計到年底前,北京房地産市場不會有大的變化,開發商與其等行情轉好,不如快速去化回籠資金,再擇機拿地。“目前很多土地甚至能底價成交”。

  京城樓市進調整期/

  在易居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看來,珠江、首開、東亞新華等房企的促銷活動,是北京樓市降溫的一個縮影。一旦此類促銷活動的力度加大,將助推樓市快速進入調整期。

  購房者素來有“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稱,這種促銷活動主要是市場降溫導致,為吸引客戶眼球,增加入市積極性,提高房價只漲不跌的信心。“目前市場大部分項目去化放緩,樓盤直接降價容易導致與前期客戶産生糾紛,選擇保證保值,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項目熱度。”

  易居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328萬平方米,去年同期為642萬平方米,下跌了近五成。

  嚴躍進認為,目前,購房者觀望的情緒比較重,對於整個樓市的信心不足;至少在今年三季度,這樣的降溫態勢還會繼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7月全國新房市場開局並不樂觀,中原地産的監測數據顯示,7月前6日,國內40個重點城市,新建住宅成交面積日均值較6月同期下降14%,其中一線、二線及三、四線城市降幅分別為14%、19%和11%。

  6月30日~7月6日,北京新建住宅合計簽約1355套,二手房合計簽約1422套。從這一成交量看,基本平穩,與6月初相比有所上漲,但依然屬於底部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對剛需人群有較大吸引力的自住房項目也開始密集入市。

  7月2日,北京市國土局通報了今年上半年該市的土地供應情況,在所有已成交住宅用地中,累計可用於建設自住房的用地建築規模高達221萬平方米。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2014年全年,北京可供應的自住房數量將突破4萬套,相比2013年的商品房住宅成交,4萬套相當於增加50%供應,雖然普通購房者申請到的難度比較大,但大部分需求會因此處於觀望狀態。

  亞豪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北京7月預計開盤的36個項目中,有17個剛需項目給出了定價,其中9個項目以平價或低於市場預期的價格入市。房企進入以價換量時代,“量漲價跌”或成下半年樓市主基調。

  嚴躍進表示,房企的銷售環境勢必會出現調整。對於一線城市房企來説,在限購政策鬆綁可能性不大的情況下,謀求戰略轉型才能熬過這個“冬天”。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