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齊了章,也跑斷了腿。”這句對漫長審批過程的形容雖是“戲言”,卻也反映出群眾對於審批流程繁瑣、耗時較長的不滿。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委市政府廣泛徵求社會意見建議,在全市梳理出10個較突出的問題。“行政審批、行政許可過多、程式繁瑣”位列其中。日前,記者從市發改委獲悉,為了壓縮本市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的審批時間,市發改委即將開始啟用新的資訊受理系統,讓企業的項目材料能夠在受理窗口和後臺業務處室間及時送達;而各個部門之間同步進行的“並聯審批”,則可以將審批週期縮短2至3個月。
受理審批一秒鐘傳回處室
伴隨著“嗒嗒”的脆響,電腦螢幕上的軟體被雙擊打開,彈出一個藍底白字的窗口界面——“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理大廳辦公系統”。上午9時,市發改委投資處工作人員王冰來到位於棗林前街的中環辦公樓窗口服務大廳,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上的資訊系統。
窗口前,來自一家房地産公司的許明正在遞交項目資料。接過材料,王冰直接進入系統的“事項登記”界面,將申請事項、行政類型、項目編碼、負責人等資訊一一對應鍵入電腦。最後,還得選擇上“主辦處室”。
“大廳這套系統,已經獨立使用了很長時間,下一步將和發改委內各處室電腦系統完全聯網,只要是窗口受理完畢,相關處室就會立即收到電腦上的通知。”話音未落,王冰點擊了電腦系統裏的保存按鍵。
“未來資訊系統完成聯網之後,在復興門附近的發改委辦公樓裏,相關處室的電腦上會閃爍圖標,提醒他們儘快處理項目審批。”王冰説。這意味著,前端接件窗口和後端的辦事處室之間,通過資訊系統將形成真正的“無縫連接”。
要是擱在以前,對接的速度可沒這麼快。
“以前是紙質的通知單,得統一送回委裏,再分發到各個處室,怎麼也得一兩天時間。”王冰説。
據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資訊系統已經基本完成研發,近期就將在全委各個處室培訓並付諸實施。
並聯審批壓縮一半時間
“申請提交後,各業務處室審查由大廳轉來的項目申報材料,並且判斷項目是否需要進行並聯告知。”市發改委投資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並聯告知”是又一個幫助企業節約審批時間的妙招。
投資項目在辦理立項前,必須先完成規劃條件、土地預審意見、環評、水資源論證及水土保持方案等4個前置審批手續。以往規劃、國土、環保等立項前置審批手續是“串聯”辦理,三個部門的審批時間是累加計算。
“舉個例子,新徵佔地項目立項時,由發改委向規委發函徵求意見,待其回函後,發改委再發函徵求國土、環保等部門意見,算起來週期都得半年左右。”該位負責人表示。
但“並聯審批”實行之後,當發改委拿到項目單位的申請書後,對項目是否符合本市産業發展規劃等進行一次性初審,如果認為其基本符合,就同時給規劃、國土、環保部門發出“並聯審批單”,這些部門收到審批單時,可以同時啟動各自部門的審批工作,審批時間大大縮短。初步估算,至少能節約2至3個月的審批時間。
補正材料一次性告知
“其實到主管部門進行審批,最怕的就是‘材料不全’四個字。”一家房地産公司負責人表示,由於企業對審批所需材料往往掌握不夠全面,常常要面臨“補材料”的難題。“各個部門需要的材料還不盡相同,得一趟一趟地跑,確實費心費神。”
針對這一意見,市發改委在其審批流程中也加入了改進措施。
“在給規劃、國土、環保部門發出並聯告知單的同時,發改委也會一次性告知項目單位,辦理立項需要補充或修改的材料,同時起草行政事項補正材料通知書。”市發改委投資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項目單位可以依據這份“補正通知書”到相關前置審批部門申請並聯辦理相關手續,相對來説省事不少。(楊汛)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