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市科委獲悉,昨天,“國家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天津項目”正式啟動,項目預計用5年時間通過帶動寶坻、靜海等6個區縣,實現畝均單產增100公斤,項目完成後,每年將為本市增加1.59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
據了解,為提高環渤海地區中低產田的產出水平,科技部于今年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工程的總體目標是在環渤海低平原區的河北、山東、遼寧和天津等地建立一批糧食增產增效示范區,構建一批區域特色的增糧增效技術模式,實現到2017年增糧30億公斤,到2020年增糧50億公斤目標。
據了解,科技部于今年啟動了“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作為示范工程的4個試點省市之一,本市承擔“環渤海天津增糧技術集成與示范”課題,將通過加強中低產地區糧食增產關鍵技術創新,開展天津市中低產地區糧食增產技術集成與示范,加強中低產田糧食增產技術成果轉化與推廣的措施,突破渤海糧倉天津示范區建設的水土資源約束與可持續增產的關鍵問題和技術,構建現代農業技術集成體係。項目完成後,每年將為本市增加1.59億公斤糧食生產能力。
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村科技處處長夏正淮介紹說,用5年時間,引進試驗品種(係)250個(份),篩選出抗逆高效品種10個,選育品種6個,研究3-5套適合本市中低產區的小麥、玉米和水稻增產技術模式或技術體係;通過單項技術和集成技術示范與推廣,帶動區縣140萬畝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開展增產增效示范,在寶坻、武清、寧河、靜海、薊縣和濱海新區(大港)6個區縣建立中低產田小麥、玉米、水稻增產栽培技術集成示范區,實現畝均單產增100公斤的目標,穩定提高天津市糧食生產的綜合能力。此外,通過試驗篩選,選出適宜的物化產品,進行示范應用,形成中低產田增產改造的物化產品並進行技術集成,形成技術體係,在寧河、靜海建設2個示范區,進行示范展示。記者郭強實習生朱瀟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