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2012年10月險資投資大鬆綁之後,現在又允許險資投資創業板、允許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進一步擴展保險資金可投資的品種和範圍。投資品種已經涉及股票、債券、固定收益類、權益類、貨幣市場類、不動産基金、銀行理財産品、信貸資産、信託計劃等領域。
保險機構試圖進入財富管理領域,為了比拼和獲取相對競爭優勢,這就要求險資投資要有高收益,要求其財富管理能力要比銀行、券商、基金、信託等專門從事財富管理的機構有優勢,但險資投資憑什麼會超越其他財富管理機構?如果保險機構“去保障化”,還有沒有存在的意義?險資激進投資會帶來哪些隱患?
在目前中國金融分業監管的框架下,保監會如此大張旗鼓地鼓勵保險機構冒險經營,值得警惕。保險的作用在於分散風險、分攤損失,可以用於投資的無非是順週期下的沉澱資金,如果順週期不再,不確定性因素增加,要求理賠的數量增加,沉澱和可用於投資的資金自然會減少,這就要求險資投資時不能太激進。
這次險資投資在新股發行前夜開閘,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申購新股,二級市場估計會審慎介入,但也難免像基金那樣爆炒創業板,但創業板公司的盤子和市值規模是有限的,進去容易掉頭難,保險資金進去會不會成為創業板的抬轎者都是未知數。為了投保人的安全和有效對衝保障背後的風險,險資投資應該把安全性擺在首要位置,而不是一味地強調盈利性。
擴展險資投資的範圍雖然有助於多元化投資和分散投資風險,但不確定性的風險也會進一步擴大。在投資領域,激進投資往往與風險收益相對稱,如果保險資金一改往日的謹慎投資,開始全方位出擊,結果也將會出現不確定性。
雖然保監會對險資購買創業板股票的範圍做了限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監管部門調查或者最近一年度內受到監管部門處罰的;最近一年度內被交易所公開譴責的;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度內財務報表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否定意見或無法表示意見的;存在被人為操縱嫌疑等。但整體而言還是比較寬泛,尤其“存在被人為操縱嫌疑”這一條很難界定,嫌疑本來就沒有標準,股價漲的過快是不是存在操縱嫌疑?保險資金大規模介入小盤股是不是存在操縱嫌疑?這些都有待考究。
中國保險業這些年發展太快了,問題和隱患都被速度掩蓋了,現在需要居安思危和戰略佈局,切勿盲目衝動。
近兩年中國的保險業已經出現減速跡象,況且保險業是要接受償付能力監管的行業,如果過度強調高投資收益、“去保障化”,則保險的本職功能將會受到衝擊。在快速發展期,之前醞釀的各種矛盾和風險看起來不太明顯,或許可以被這些年快速積累的保費收入給覆蓋掉,但未來的壓力會很大,如果從保護保單持有人利益角度出發,現在反而應該強化保險公司的資本約束力,要限制保險公司盲目逆週期擴張。現在的政策即使允許險資激進投資,但也希望保險公司量力而行,將風險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未雨綢繆。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