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微信“練攤”理財 是炒作噱頭還是顛覆者?

2013-08-16 11:17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基金“攀親”微信 難測收益先爭渠道

  相關人士表示,基金公司“跟風”網際網路金融能帶來多大收益,具體的方向怎麼走,都是在“摸石頭過河”

  ■本報實習生 康耕甫

  6月份以來,網際網路基金髮展之迅猛超乎人們的想像。自天弘基金與淘寶支付寶聯合推出“餘額寶”大出風頭之後,騰訊的微信5.0也推出了支付功能,基金正式從PC終端蔓延至移動終端,“指尖上的基金”已然成為現實。

  華夏和南方是參與微信最積極的兩家基金公司。前者旗下活期通推出了“微理財”的微信交易功能,後者也相繼推出了“微信理財中心”和“微信語音理財”的新功能。

  但兩家基金公司都將重點放在了潛力客戶上,華夏基金零售直銷部總監趙新宇表示,目前微信平臺的支付功能還只是針對老客戶,這也是公司嘗試性的舉措,對基金銷售方面的貢獻,公司暫時還沒有統計數據。接近南方基金的某人士也表示,微信現階段只是基金公司銷售渠道的一個轉變,至於通過微信能夠實現多少的基金銷售額,帶來多少客戶,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産品本身的業績和創新。

  至於網際網路基金未來的發展趨勢,某基金公司電商部相關人士表示,如今大多數基金公司對支付寶、微信的狂熱,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跟風”行為,大家都覺得網際網路金融潛力很大,但究竟能給基金公司帶來多大收益,具體的方向該怎麼走,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基金扎堆網際網路金融

  嘗試性為主

  現階段,雖然有30多家基金公司開通了微信公眾賬號,但參與程度最高、積極性最高的是華夏與南方兩家基金公司。華夏基金公司旗下活期通推出了“微理財”微信交易功能,用戶通過微信即可實現對華夏現金增利貨幣基金的申購贖回,同時也是現金的即時存入和轉出。南方基金公司也相繼推出了“微信理財中心”和“微信語音理財”的新功能,前者是集基金資訊、賬戶查詢、業務諮詢等功能于一體的微信公眾賬號,後者更是能對語音資訊做出反應。

  但華夏基金推出的微信支付功能,只是其官方微信賬號的升級版,並沒有直接同騰訊龐大的微信用戶進行對接。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夏微信交易目前也僅支援工行、農行、建行、浦發、招行、民生、上海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等9家銀行,也不是統一使用騰訊旗下的支付機構財付通。

  “目前微信平臺的支付功能還只是針對老客戶,客戶覺得有意思,可能在微信上有轉入轉出,這也是公司嘗試性的舉措,對基金銷售方面的貢獻,公司暫時還沒有統計數據。”華夏基金零售直銷部總監趙新宇告訴《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

  的確,現階段涌入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基金公司,都是看重未來新增渠道的巨大潛力,看重大量的潛在客戶和龐大的沉澱資金,看重客戶的多元化,對於短期的産品銷售、盈虧情況等都不太重視。

  “微信現階段只是基金公司銷售渠道的一個轉變,至於通過微信能夠實現多少的基金銷售額,帶來多少客戶,歸根結底還是要靠産品本身的業績和創新,而不是僅靠這個銷售渠道的改變。”接近南方基金的某人士表示。

  至於採用微信銷售基金的費用,趙新宇表示,現階段華夏微信平臺只有華夏現金增利一隻貨幣基金,而實行的費率標準也同其他渠道一樣;由於這只基金本身就是直銷,沒有申購贖回費用,所以基金銷售的費用區別也不大。

  但從近日曝光的網際網路銷售基金的階梯式收費模式來看,淘寶對於基金銷售額提成比例在0.2%至0.3%之間,數米基金網等第三方基金銷售網站代銷基金則向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費的30%至40%。

  當然,也有業內人士看好微信未來的發展前景。一旦微信可以銷售其他類型基金,尤其是權益類基金,微信的優勢就會表現出來,比如和短信相比,由於沒有短信費,微信的成本更低;和銀行相比,沒有了銀行本身和相關人員的費用,成本會更低;通過微信對客戶採取智慧化定制服務,對客戶群體有效分類,行銷也更精準有效。

  基金産品登陸微信

  只為“混個臉熟”?

  據接近支付寶的人士向《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透露,目前和淘寶洽談合作上線開“網店”的基金公司有40余家,超過整個基金公司總數的一半。前段時間淘寶組織的基金公司培訓,幾乎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有參加。

  “這些基金現階段盈利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用戶‘混個臉熟’,只要通過能保持一定的用戶關注,甚至帶來一些新的用戶,對公司來説也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一旦市場轉好,這些用戶就有可能轉化為權益類産品的持有人,因此從本質上講,基金公司涌入網際網路金融,還是渠道之爭。”上述接近南方基金的相關人士表示。

  事實上,基金公司對網際網路銷售基金的追捧,也在情理之中。近年來基金行業的發展步入低潮,股市不景氣加上近期的錢荒,無論是在基金髮行還是存量基金的份額,都有了很大的下降,網際網路基金的興起使得基金公司有了新的“稻草”可以抓。

  事實上,儘管網際網路金融確實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一些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操作流程的不規範、機構風險管理能力欠缺、現有金融監管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也逐漸暴露,但網際網路金融最大的問題還在於,作為一種新的業態,風險控制上還游離在正規的監管體系之外。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