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房地産企業成了焦點,房價走向又成為熱議話題。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在最新一期的《中國金融》雜誌撰文指出“有人説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這是不準確的。與其説高房價是‘印出來的’,還不如説是‘炒出來的’。”
他認為,當某一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時,往往有人將其歸因于貨幣供應的增加。無論是石油價格上漲、黃金價格上漲,還是房價上漲,都出現過類似的議論。這種議論的錯誤在於混淆了單一商品價格與價格總水準的決定因素。
但實際上,無論石油、黃金還是商品房,都不僅僅是商品這麼簡單,它們同時具備商品和投資品的兩大功能,單純用供需關係來考量價格走勢是不全面的。
其次需要關注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上半年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種表態讓市場相信本屆政府會繼續對地産業採取“不調控”的政策。A股的地産板塊隨之出現了一輪上漲。
與之相應的是,市場也出現了新一輪的房産搶購風,不少地區還出現了加價買房,甚至是“日光碟”。
再一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玨林表示,大家對政策的執行和政策的目標理解不準確,中國從來沒有提出把房價調下去,一直提房地産市場穩定、房價保持穩定增長,還有“增長”兩字呢。房價與房地産發展有關係,房地産發展與整個經濟發展有關係。發展就是向前走,要不就是後退。但是我們國家處於經濟上升週期,房地産業領跑,這是必然的。
有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産用地供應8.24萬公頃,創歷史新高,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1.7萬億元,增幅達77.3%。在這些數字背後,是土地財政支撐的地方融資規模繼續膨脹,房價(地價)與債務規模比翼上升。
如此紛繁複雜的政策和市場因素下,仍然會有人問,到底現在要不要買房。這個問題比到底現在是不是應該入市更難回答。
對於剛需,任何時候買房,只要有了能力,都是好時機。畢竟房地産不是日用品,土地資源稀缺,加上國人對於房産的偏愛,基本上在最近這些年是不會出現一線城市商品房供大於求的可能性的。所以,剛需買房應該順應需求,而非市場價格。
對於投資,則是一個兩難的選擇。如果買,可能在將來遭遇房産稅或者高額的交易稅費,如果不買,錢放在手上並沒有一個收益穩定安全的出處。但是考慮到目前並不算好的經濟形勢,恐怕手中有現金會比買一套套現能力差的房産要實用些。在銀根仍然緊張的當下,通過一些理財産品,實現的收益是可以得到一定保障的。
沒有任何一個投資産品是可以穩賺不賠的,房産也是。如果將房産視為投資品,則需要在投資的同時考慮到可能的政策風險和資金風險。過去曾經出現過房價小幅下跌、業主集體退房的事件,很難説將來會不會繼續出現。如果將房産看做穩賺不賠的買賣,那麼,建議投資者還是別買房了,萬一齣現政策波動,上下就至少是幾十萬的盈虧,絕對會影響社會和家庭和諧。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