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中成藥是“神藥”嗎?不合理使用存在5大問題

2013-04-12 10:37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成藥是“神藥”嗎?不合理使用存在5大問題

  近日有機構稱,板藍根沖劑可預防H7N9禽流感,一時間多地藥店的板藍根斷貨。眾人感嘆,“神藥”板藍根又來顯靈啦。

  近年來,我國中成藥發展迅速,上市中成藥多達9000余種,臨床常用的也有1000多種,這給臨床醫師合理使用中成藥造成了很大難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約有70%以上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醫師開出的,臨床不合理使用中成藥接近四成。

  在談到中成藥盲目濫用話題時,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説:中成藥是中醫藥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則,以中藥材為原料,按照規定的處方、生産工藝和品質標準生産的製劑。它是中藥現代化的産物,也是臨床用藥的一種重要選擇。由於其療效確切、使用方便,因而臨床應用極為廣泛。但如果對其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濫用,則可導致療效降低、無效或嚴重不良反應。目前,臨床不合理使用中成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問題1 辨證不足

  一發熱就吃清開靈

  劉清泉院長認為,目前中藥應用的最大誤區之一是辨證不足,不能對證用藥;如清熱解毒類藥物,很多人治療感冒時喜歡用清開靈、雙黃連、銀翹解毒丸等等。但不經過中醫辨證論治而盲目地濫用這些寒涼藥物,會導致苦寒傷陽,損傷正氣,嚴重的還會引邪深入,加重病情。

  很多醫生對所開具的中成藥藥物組成也不甚了解,對功用主治一知半解,甚至望文生義、主觀臆測,僅憑藥名或説明書主治病名就貿然使用,或用純西醫的觀點使用中成藥,盲目擴大用藥範圍,使用中成藥不加辨證,甚至完全脫離中醫藥理論體系。一見發熱就開清開靈,不知同為發熱,人體卻有寒熱虛實之分。

  其實,臨床上能治療感冒及各種感染性疾病的中成藥並不只有清熱解毒藥一類,能發揮相應療效的中藥很多。這是因為中醫治療疾病從來不是針對單一的病原體,而是針對人的整體情況進行調節;而同為感染性疾病,病因也不全是熱毒,也有可能是濕熱,也有可能是血瘀等等。現在大家開始重視抗菌藥的濫用,相較于抗菌藥,目前對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的過度應用同樣值得重視,臨床上濫用清熱解毒中藥導致病情加重的並不少見。

  劉清泉院長講:“辨證論治”是中醫學治療疾病的根本方法,是聯繫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的紐帶。中成藥是根據中醫藥理論組方而産生的,所以,應用中成藥應該以中醫辨證施治理論為指導,而不能簡單地按藥品説明書上的適應症,不經辨證,盲目用藥。如果不辨證施治或辨證不足,有時不僅不能奏效,還會産生不良反應。

  但是在現實當中,同一種中成藥,中醫大夫開出來的是中藥,西醫大夫開出來往往就變成了西藥。為什麼?因為中醫、西醫大夫用藥的理念不一樣。辨證施治是中醫學的精髓,臨床運用中成藥必須依據“熱則寒之,寒則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

  問題2 用法用量不當

  要麼不敢用要麼放膽用

  醫生在應用中成藥方面還有一種現象,要麼不敢使用,要麼放膽使用。

  劉清泉院長指出:正確的做法是,辨證施治,當用則用,適時減量,病去即止。有些疾病儘管辨證和選藥準確,但由於用量不當也難以獲得滿意的療效。然而,如果不了解藥物的成分,尤其是含有毒性的或不良反應較大的成分,隨意加大劑量,不但無法達到治療目的,反而可能産生嚴重的不良後果。所以,中成藥的用量應以藥物的性質、患者的病情及個體差異等諸多因素,綜合分析而定。

  問題3 劑型不宜

  只知輸液見效快卻忽視風險

  劉清泉院長建議,在應用中成藥時,還應合理選擇劑型。丸、片劑吸收慢而作用持久,適用於輕、慢性病患者;沖劑、散劑、膠囊劑吸收較快,適用於急性病患者;浸膏劑通常以滋補為主;注射劑因作用快、吸收迅速,適用於重症和急救。

  據發改委透露,2009年中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上每人平均2.5至3.3瓶的水準。在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後給藥方式”;而在中國,輸液簡直成了一種就醫文化。只知道見效快,卻忽視其中的風險。劉院長特別推崇綠色治療, 倡導能外治不內服,能內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靜脈輸液,儘量避免和減少藥物對身體的傷害,降低醫療風險,維護生命健康。

  問題4 忽視毒性

  不合理應用中成藥引起藥害

  人們通常容易忽略中成藥的不良反應,其實中成藥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尤其一些中成藥服用時間過長,服用劑量過大,副作用就越明顯。

  有一個女孩,為了減肥連續吃了5年的牛黃解毒,肝臟硬化了。劉清泉院長説,像這樣因為不合理應用中成藥引起的藥害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往往錯不在於藥,而在於用錯藥的人。

  問題5 濫用滋補

  認為補益藥即是營養藥

  在中成藥中,補益劑佔有一定比例。使用補益劑時應當根據人體氣血、陰陽、臟腑、經絡的自身特點,遵循“虛則補之”的用藥法則。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補益藥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補益藥即是營養藥,是滋補品,甚至將其視為保健食品,這是非常錯誤的。

  劉清泉院長説:藥是用來治病的。補藥也是藥。吃好飯是補,睡好覺是補。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心情舒暢對身體都大有裨益。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

  使用中成藥一定要遵循中醫藥理論。一定以辨證論治為基礎,根據藥物的性質、患者的病情選擇適當的劑型、合理的用量及用法,同時也要注意中成藥的不良反應。這樣才能做到安全性、有效性、適當性、經濟性。劉清泉院長講,中醫大夫用西藥,一定要掌握西醫理論。同樣,西醫大夫開中藥,也一定要掌握中醫理論。尤其是中醫醫生,要學會既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用中藥,又在西醫理論指導下使用西藥,豐富中國醫藥學的基本理論,造福國人。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