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線上慢線下空 叮當快藥苦尋路

2016年10月11日 08:35:54  來源:北京商報
字號:    

  “金主”仁和藥業定增方案被否直接影響了叮當快藥的未來。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叮當快藥主推的28分鐘送藥難以實現,處方藥受政策限制不能在移動端購買。在多家線下藥店,客流尷尬的問題難以破解。在業界看來,叮當快藥提供的免費送藥到家只是從藥店衍生出來的一種服務體係,本身沒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的盈利模式,這也讓叮當快藥未來更為迷茫。

  28分鐘噱頭

  北京的邱女士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個吐槽心情:“咳得肺都要炸的時候,突然想起可以用叮當快藥App軟件把藥送到手,嘗試了一下,廣告說28分鐘送到,然而兩個28分鐘還沒到。”除邱女士外,多位使用叮當快藥的消費者均表示沒有在28分鐘內收到藥品。

  “28”這個時間數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叮當快藥的標志,打開叮當快藥App銷售頁面可以看到“附近藥店:核心區域28分鐘免費送達”宣傳語。北京商報記者分別在兩個時間選擇購買了兩件商品,其中一個商品從下單到收到藥品的時間是42分鐘,另一個商品從下單到收貨時間是23分鐘。

  叮當快藥承諾核心區域28分鐘送到,需要強大的物流配送資源作為支撐。北京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叮當快藥在北京大概有百人規模的配送體係,每個藥店配有十個左右的配送人員,配送員月工資在5000-6000元之間。粗略估算,從配送成本上,一家藥店每月支付的配送人員人力成本約為6萬元左右,叮當快藥在配送上付出較大成本,但由于配送區域較廣等原因,承諾的送貨時間只能在核心區做到。

  不過,對于核心區范圍,叮當快藥沒有明確標識。叮當快藥配送人員稱,核心區域就是藥店旁邊的小區、大廈。“我們幾分鐘就能到,稍遠一些的地方,我們一般都會等訂單多一些再開始送。”

  搭乘醫藥O2O快車,仁和集團2014年10月推出醫藥O2O平臺叮當快藥,在2015年2月6日正式上線。叮當快藥是目前惟一一家敢于承諾28分鐘送到的醫藥O2O。仁和藥業董事長楊文龍表示,盡管當前涉足醫藥O2O領域的企業眾多,但真正進入核心用藥環節並打通上下遊產業鏈的,尤其是能夠提供核心區域全天候免費送藥服務的,叮當快藥目前還屬全國首家。據叮當快藥COO俞雷介紹,叮當快藥“核心區域28分鐘送到家”的承諾已經在全國26個城市實現。

  補血失敗

  在仁和藥業的醫藥互聯網戰略中,藥房網和叮當醫藥是兩大體係。叮當醫藥是以醫藥批發和電子商務為主營業務的電子商務企業,是仁和藥業規劃的叮當大健康生態圈的一部分,主要模式為B2B業務,叮當快藥為叮當大健康生態圈終端配送環節,主要模式是B2C業務。

  仁和藥業日前終止的定增方案中有23億元是砸向叮當醫藥和叮當快藥推廣的項目,其中18億元推廣叮當連鎖“B2C”項目,也是定增金額最多的項目。可以看出仁和藥業對于用戶終端環節的叮當快藥注入較多的精力。不過,定增方案多次修改,最終的募投項目用于叮當連鎖“B2C”模式推廣的費用更改為“仁和藥房網零售終端推廣全國主要城市項目”。

  對于最終為何將項目更改以及後續是否會繼續在叮當快藥推廣上投入資金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致電仁和藥業董秘辦公室,被該辦公室工作人員告知正在開會,將採訪提綱發至郵箱,截至發稿時並未收到回復。

  北京商報記者日前走訪幾家叮當快藥實體門店發現,實體藥店的客流量並不多,在一個小時內僅有一位消費者走進藥店購買藥品。北京芍藥居叮當快藥智慧藥房的工作人員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藥店出售處方藥,但在App上不能購買。同樣,因為藥店內的藥師不經常在,很多時候即便患者去實體藥店也不會買到處方藥。

  一位接近仁和藥業的人士表示,仁和藥業此前公布定增的目的主要是想投建和收購線下藥店渠道,沒有線下藥店的布局,叮當快藥就是無米之炊。建立收購線下藥店是規劃叮當大健康生態圈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發展叮當快藥的重要一步。清華大學醫療管理研究中心、對外經貿大學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曹健表示,叮當快藥當前依然擺脫不了燒錢模式,募集資金項目終止會對叮當快藥後期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

  低滲透率

  不管是提供“1小時送藥”服務的藥給力還是提出“28分鐘免費送到”的叮當快藥都想在互聯網領域分一杯羹。不過,由于藥品行業的特殊性,醫藥行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還很低。

  醫藥分析師洪陽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藥品屬于低頻次消費品種,叮當快藥提供的免費送藥到家只是從藥店衍生出來的一種服務體係,本身沒有較強的競爭力。藥品不像快消類和家電類產品,網上銷售價格方面貨比三家,藥品比的是療效,患者不會去比較你的藥便宜就去買。“叮當快藥依然在尋找可行的盈利模式,而這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此前推廣定增方案夭折,這讓叮當快藥後期的發展並不客觀。”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表示,目前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居民生活周圍都分布有藥店,當用戶有即時用藥需求時,可就近購買。“目前,很多醫藥電商企業旨在期望像滴滴打車那樣,通過燒錢的方式培養起用戶習慣,但是打車市場同用藥市場的特點截然不同。打車是高頻需求,且服務基本是標準化的;而藥品非但是低頻需求,用藥還需要科學專業的用藥指導。”

  上述接近仁和藥業的人士也表示,如果仁和藥業能收購一些較好的藥店,線下有現金流實現盈利能夠彌補在線上燒的錢。

  對醫藥行業來說,醫藥電商市場的最大份額是處方藥。據統計,目前處方藥總額超過8000億元,利潤遠遠高過非處方藥(OTC),網售處方藥放開後,政策打開的將是一扇通往千億級市場的大門。各家布局醫藥電商無不期盼網售處方藥市場能夠打開搶食蛋糕,但現在政策未明確只能在線下藥店銷售處方藥。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 郭秀娟

[責任編輯:葛新燕]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