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日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上,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中國管理全球論壇主席龍永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金蝶國際軟件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徐少春,IDG資本創始合夥人熊曉鴿等專家學者及企業家齊聚一堂,就互聯網時代的管理變革展開探討。與會嘉賓認為,互聯網對管理來講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它帶來了快速迭代,基本上沒有一套完整的規則可以遵守,不過,這也為探索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使得中國企業家可能在管理模式上創新,成就中國管理的黃金年代。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曉晴
連接“雲端”成轉型新路徑
在本屆論壇上,“連接雲端”成為關鍵詞,徐少春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企業必須構建內部與外部和互聯網的連接,激活組織、文化和創新力,形成一個潛力無限的新經濟,連接可以創造與最終客戶、供應商、夥伴、員工零距離的溝通,可以創造豐富的增值服務,產生新的盈利模式。
專家指出,在未來,比起企業規模的大小,企業應當更注重連接內外部的每個環節,從B2B到B2B2C,實現移動互聯網轉型。雲平臺下,連接使分享數據比孤立分析數據更加重要。在這個顛覆與重構的時代,連接“雲端”,讓創新中國管理模式變成企業的“新常態”,是一家企業永葆活力的奧秘。
對于全球論壇而言,從探索,到突圍,從轉型的正道到連接“雲端”,見證著中國企業轉型的堅定步伐。從互聯網思維到互聯網習慣,從消費互聯網再到企業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化早已不再專屬于互聯網企業。成思危指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將會對管理方法、管理實踐、管理哲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極大的推進作用。
現在,新的經濟形態、商業模式、管理理念層出不窮,互聯網浪潮的涌動,將創新和創造的主動權和機會平等的交還給每一個普通人。龍永圖認為,互聯網的核心就是連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企業聯係起來,把企業內部的每一個“雲端”聯係起來,把企業和商家聯係起來和客戶聯係起來,這種連接正在創造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管理思想,這為探索中國特色的管理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也是中國管理界大顯身手的時代。
線上線下結合的新時代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第三方物流、大數據迅速地改變了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的面貌。多位專家認為,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將會對管理方法、管理實踐、管理哲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和極大的推進作用。
成思危表示,對于技術革命一定要有兩點認識:一是技術革命必然是在創新的引領下去發動的,而創新就是引入新事物造成有益的變化;二是技術革命在開始時總是不完善,但是我們一定要滿腔熱血地去支持,因為技術革命最終將會進入各行各業,進入千家萬戶,進入每一個人的生活,最終給所有的人類帶來福祉。“現在很多企業在探索很多種模式,不敢說每一種模式都會成功,但是我們堅信一點,就是有些不成熟的模式通過不斷地完善,最終它會成熟,最終它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大的利益。”他說。
此前,中國兩位首富馬雲和王健林曾為電子商務打賭。對于這個“賭局”,成思危的判斷是沒有贏家。他說,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將是一個重要趨勢,電商發展雖然很快,但電商不能解決所有客戶對商品體驗的現實需求。個人所需的現實體驗只能在線下來體驗,同時購物對一定群體來說是一種休閒方式。他認為,整個虛擬商務包括實體經濟的虛擬化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探索,整個實體經濟的各個過程都需要連接到“雲端”,最終的結果則是能夠實現綜合集成整體優化,把更多的效益更多更好的服務帶給顧客。
產業互聯網是下一個藍海
中國企業與互聯網“牽手”,從探索,到突圍,從轉型的正道到“連接雲端”,這一過程也見證著中國企業轉型的堅定步伐。從互聯網思維到互聯網習慣,從消費互聯網再到企業互聯網轉型,互聯網化早已不再專屬于互聯網企業。
鄔賀銓指出,互聯網發展從專業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會跟著寬帶、移動去發展,從以計算機為中心作為主要技術的網絡時代,發展到現在以服務為中心,以雲為主要中心的雲計算時代,也都在盡快進入一個以用戶價值為中心,以數據挖掘作為主要核心的大數據時代。如果說前一個階段互聯網是面向消費者的話,後一個階段互聯網的發展要面向產業。
鄔賀銓認為,企業在新時期要實現戰略轉型,須“自我革命”常態化。隨著信息化的出現,很多制造業公司已經轉型。如IBM成為一個生產型服務業公司;而原來最大的計算機制造公司惠普錯過了信息技術的重要轉型期,近年來動用數百億美元收購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企業,想要轉型成一個大數據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大數據跟移動互聯網、互聯網和雲計算的結合,將掀起新一輪互聯網的浪潮,跟生物技術、能源技術,以及先進能源技術結合,開啟了產業互聯網的時代。”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