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車軟體的“燒錢大戰”終於硝煙散盡。就像提前商量好一樣,上週末兩大打車軟體巨頭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同時取消了對乘客打車的現金補貼,至此持續了半年的“燒錢大戰”正式熄火。
始於去年12月的打車軟體燒錢大戰,從對乘客補貼3元開始,到飆升至11元、12元,最高時曾達20元。這産大戰中,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揮金如土,業內人士估算,嘀嘀、快的此次跨度5個月左右的“請全國人民打車”活動,兩家共派送近30億元人民幣。
砸錢也著實幫兩大巨頭迅速砸開一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快的打車和嘀嘀打車佔據累計用戶市場份額的97%以上,其中快的打車57.6%,嘀嘀打車39.8%,嘀嘀發佈的數據顯示,已有過1億的嘀嘀用戶。嘀嘀打車覆蓋178座城市,每天完成521萬次訂單。而快的打車的數據則顯示,通過補貼大戰,快的覆蓋的城市已從40多個快速擴展至全國261個城市,每天完成623萬次訂單,每天幫助數百萬人出行。
打車軟體的補貼政策正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種體現,巨頭們燒錢火拼的意圖,顯然不完全止于打車軟體本身,他們更希望以此為入口,擴張移動支付到餐飲等其他線下領域,如此大規模的商戰,換來了人們消費方式、支付方式的改變。然而,在補貼取消的消息落地後,乘客對打車軟體的態度卻分化成了“兩面派”。有的乘客表示補貼停掉後,會把軟體卸掉。有乘客則稱,留著挺好,打車方便比優惠更重要。顯然,5個月的使用還不足以讓乘客養成依賴打車軟體的習慣,面對分化的乘客,留住用戶成為現在打車軟體的核心問題。打車軟體會在産品、服務層面加強,解決包括宕機、重復扣取車費、客服電話忙線、支付到賬遲緩等受到詬病的問題,打車軟體在現金補貼上撬開一定市場後,可深度挖掘細分用戶群,並打造基於打車服務的生態圈。如與電商、團購、旅遊網站合作,在衣食住行娛上為用戶提供整套的解決方案,不失為上佳選擇。今後提升打車軟體用戶體驗將至關重要,這將是未來打車軟體的發展方向之一。現在來看,如何維持打車軟體的用戶黏性,依然是個任重道遠的問題。(本報記者 杜峰)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