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一次金庸老爺子“被去世”,已經好久沒有名人在微博上“上頭條”了。本以為,微博不會再“置活人于死地”了。誰知,近日李開復又“被去世”了一次。
“2014-01-17,20:47,開復因病去”,17日晚間,新浪微博“大V”“染香”短短數言的一則微博讓網路世界“炸開了鍋”,李開復的健康問題再次被“上頭條”,後經其本人的微博賬號辟謠,此事才逐漸平息。(1月19日新華每日電訊)
我們愛説一句話,“去了傷疤忘了疼”。微博大V造謠被治理這才沒幾天,就又發生了這事情,並且還被轉發了3600多次,仔細想想,這件事雖然荒誕卻不簡單,至少從不同的角度凸顯了目前微博面臨的尷尬。
其一,微博引導用戶思路的尷尬。雖然關注李開復“被去世”事件的人群較之以前的龐大群體小了很多,但依然有相當的規模,這説明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喜歡這種另類的話題。而之前因為政策治理的因素,導致微博減少的用戶數量群體裏,雖然還有相當一部分僵屍粉註冊用戶和水軍,但仍有一大部分真實用戶。真實用戶為何減少,我以為這反映出微博引導用戶思路的偏差:“微博引導用戶來幹什麼?”微博的起家之道,是各種突發新聞和負面事件,所以微博的用戶大多因此而來。一旦這種引導元素被限制,那新用戶由何而來?老用戶為何而留?這個問題在治理政策出臺後顯然沒有解決。倘若依然按照老思路來引導用戶,那不但用戶數量會越來越少,而且商業化之路也會愈發艱難。假如用戶就是來玩的,那一切就簡單的多了。
其二,微博用戶使用目的的尷尬。前面説過,很多用戶最初來微博的目的無非是獵奇、留言、看最新的新聞,哪怕是假新聞,也要追風。甚至,有的人就以某些發言為樂事。可是,一旦治理政策出臺,很顯然以前的玩法行不通了。於是,有的人選擇一走了之,轉移陣地;有的人則選擇繼續堅守,當然目的各不相同。一旦看到風聲鬆動,便故態複萌。比如這次這個染香大V,他(她)究竟出於什麼目的,發這個李開復去世的資訊?是報復,是取笑?我們不得而知。可是,如果對於這樣的人不加以嚴厲處理的話,那恐怕這微博又會成謠言之地。
這裡,我又有一個問題,染香怎麼不去微信發這個消息呢?在我看來,在微博發佈消息的影響要遠大於微信,微信的私密性決定了發這樣的消息受眾面不會太廣。或許,染香也琢磨了許久呢。
好在,這次新浪微博反應也算“及時”。新浪微博社區委員會委員曹凡説:“‘開復因病去 ’屬於一個打擦邊球的舉措,從文字邏輯上沒有什麼犯錯違禁的地方,但從道德層面顯然行銷失誤。”新浪微博稱,“被舉報人言論構成發佈不實資訊,現根據《新浪微博社區管理規定(試行)》,扣除被舉報人信用積分10分,賬號禁言15天,禁被關注15天。”只是,這處罰未免有些不疼不癢,聊勝於無。
難道,還在擔心失去用戶?這種欲走還留的曖昧態度,就更加尷尬了。這雖然是個很矛盾的話題,但卻絲毫掩蓋不了微博目前的尷尬。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