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航開始在航班上進行“空中上網”的試驗飛行。與此前國航、海航在客艙中設置局域網的上網方式不同,此次空中上網是通過機載衛星通訊系統,實現了與地對接的網際網路服務。“空中飛人”們可不再局限于飛行的飛機中,像在地面一樣正常上網。
據稱,空中上網只允許平板電腦、筆電等上網。考慮到頻寬問題,目前只能進行簡單的文本瀏覽等,看新聞、刷微博等沒太大問題,但看大量圖片以及下載,那就對不起了,不行!——很顯然,特殊環境下的上網方式,有不少局限性。至少現在看來,還需要跨越兩道門檻。
第一道門檻就是安全性。空中上網似乎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並不影響飛機巡航飛行。而且,在美國達美航空、美國航空等航班上,空中上網已經司空見慣,在官網預訂機票時,航班資訊會顯示可否空中上網。
關鍵節點就在於手機。眾所週知,在全世界範圍內乘坐飛機必須關機。但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上網已成習慣,日常乘機時,仍然有很多不自覺乘客不關手機,或者將手機調到目前尚存爭議但仍不允許乘機時使用的“飛行模式”——這幾乎成為了素質不高的國人陋習,很難根治。空中上網儘管不允許手機上網,只允許平板電腦、筆電等設備在飛機平飛後上網,可問題是:誰來監管?在全靠自覺的情況下,始終會有不自覺的“漏網之魚”在空中開機上網。
第二道門檻就是運營模式。試驗階段空中上網目前免費,據稱將陸續擴展到國航其他飛機上,甚至會有其他航空公司跟進。空中上網的成本肯定會遠高於地面上網,目前在國際上,達美、美航等空中上網服務收費大體為一小時50美元左右,絕對超過了國人可接受的範圍。習慣了“有免費就絕不用收費”的國內消費者,肯定很難接受如此標準的“鉅額”空中上網費。根據知名航空網站民航資源網的調查,超過60%的被調查者對於空中上網“不願意額外支付費用”。
沒有盈利的運營模式,光是通過製造空中上網的噱頭,很可能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這道檻甚至比“讓乘客關閉手機”更難跨越。
(黃啟兵)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