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過剩時代的中國鋼廠已經倒下一片,而美歐廠家也在這個深冬感到不寒而慄。
近期,美歐9家鋼鐵協會發表聯合聲明,指責中國為全球鋼鐵行業産能過剩危機的主要影響者,並對2016年12月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表示反對。
此舉引發業內一片譁然。11月25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表聲明回應,完全不認同美歐9家鋼鐵協會的做法和看法,並呼籲共同維護國際鋼鐵貿易秩序。
全球過剩怪中國?
此次發佈聯合聲明的9家鋼鐵協會包括美國鋼鐵協會、加拿大鋼鐵生産協會、EUROFER歐洲鋼鐵協會、ALACERO拉丁美洲鋼鐵協會以及部分南美國家的鋼鐵協會。9家鋼協認為,中國的鋼鐵産業絕大多數為國有企業或受到政府支援,目前已經嚴重過剩,是全球鋼鐵行業産能過剩危機的主要影響者。
聲明稱,根據經合組織(OECD)鋼鐵委員會的估算,如今全球有將近7億噸的過剩鋼鐵産能。中國的過剩産能約在3.36億到4.25億噸之間,且未來可能繼續增長。隨著鋼鐵需求減少,2014年中國向全球鋼鐵出口量達紀錄水準,今年將超過1億噸。
去年,我國首次成鋼材凈出口國,全年出口9378萬噸,居世界第一。在經濟增速放緩和産能過剩背景下,國內産能逐步輸出海外。國家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鋼材出口902萬噸,今年前10月累計出口921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25%。
單憑鋼鐵産能和出口體量大就指責中國為過剩的“禍首”,美歐鋼協尚需進一步論證。中鋼協對此表示,“經濟全球化已經將世界各國的鋼鐵産業聯繫在一起,中國沒有鼓勵鋼鐵産品出口,中國鋼鐵企業是在市場充分競爭的條件下進行生産和銷售的。”
針對過剩現狀,中國已經在積極淘汰落後産能。2011年以來,削減粗鋼産能7780萬噸,今後還要加大力度削減産能。同時,中國鋼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積極主動減産,今年1-10月全國粗鋼産量同比下降2.23%,已經減産1500多萬噸。
“化解過剩鋼鐵産能是一個較長的過程,歐美等國上世紀七十年代曾用了十幾年時間化解過剩産能,中國化解過剩産能也將需要一定的時間。”中鋼協表示。
為貿易保護主義開大道
“表面上看似是誰動了誰的奶酪的問題,利益背後是制度之爭。”某鋼鐵行業組織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美歐鋼協指責中國産能輸出打破市場秩序,其實也是在為各自的利益開脫,搞貿易保護主義。
美歐鋼協之所以大費周章指責中國鋼鐵産業過剩對全球造成極大影響,其主要目的在於反對中國2016年12月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國家的地位。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指出,如果中國不再是非市場經濟國家,意味著今後國外對我國進行雙反的難度將增大。
根據中國2001年入世時簽訂的協議,中國在15年內的“過渡期”內仍為非市場經濟體,期間適用於反傾銷法的替代國制度。“過渡期”結束後,中國在國際上不再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
所謂替代國制度就是在衡量來自非市場經濟體的商品價值時,不以該國的實際生産成本來核算,而是選擇一個市場經濟“替代國”的同類商品來計價。
“過去對中國反傾銷時,中國拿出來的成本價格不被承認,對方可以説這是非市場經濟的價格,然後任意找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商品價格來舉證。”白明解釋,“這是拿別人的尺子來衡量我們國家,論證我國傾銷成立就比較容易。”
一旦中國摘掉了非市場經濟體的帽子,別國指責中國傾銷的舉證難度會加大。“如果拿不出有力的價格證明,就只能認可中國的價格。”白明説。
在“雙反”這件事上,中國鋼鐵企業吃過不少虧。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頻遭“雙反”。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上半年我國鋼材産品涉及58起反傾銷、反補貼和貿易保障措施,涉及歐美、亞洲、非洲、拉美等地的20個國家。其中,對中國發起貿易摩擦最多的是美國,有11起;澳大利亞和歐盟分別排名第二、第三位,分別為9起、7起。
“這樣有悖于契約精神,當初協議裏商定的是15年過渡期,現在時間臨近又要提出反對。就好像一場球賽90分鐘,踢到89分鐘的時候吹哨説這場作廢。”白明説。(金嘉捷)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