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賓士擬在中國市場發債
有望成首個嘗鮮的境外非金融企業,意味著資本市場開放進程加快
中國債券市場向境外企業開放的步伐正在加快《經濟參考報》記者最新獲悉,作為首個嘗鮮的境外非金融企業,德國梅賽德斯-賓士擬在中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即業內所稱的“熊貓債”。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意味著中國資本市場進一步開放,並將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化。
據記者了解,首單境外非金融企業“熊貓債”將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主承銷商花落中國銀行。相關工作于去年就已經啟動,目前仍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預計不久後該債券將正式發行。而該債券發行募集到的資金是用於境內還是境外,目前仍未確定。
《經濟參考報》記者20日分別致電賓士中國和中國銀行,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得到回復。
所謂“熊貓債券”,特指外國機構在華發行的人民幣債券,與美國的“揚基債券”和日本的“武士債券”類似。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國際開發機構人民幣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允許符合條件的國際開發機構在中國發行人民幣債券。當年10月,國際金融公司(IFC )和亞洲開發銀行(A D B)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分別發行人民幣債券11.3億元和10億元,這是中國首次引入境外機構發行主體。2006年11月和2009年12月,IFC與A D B又分別發行了8.7億元和10億元人民幣債券。
不過,此前發行“熊貓債”的主體均是國際開發性金融機構,而此次賓士若成功發行“熊貓債”,則是境外非金融企業首次在我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這也意味著我國債券市場的進一步開放。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揚基債券”還是“武士債券”,其起點都是金融機構或類金融機構,這是因為這些機構發債風險更低、資訊更透明,從這些機構起步更加容易。不過,在起步之後,發行人的範圍終究要拓寬,因為金融機構本身是仲介,債券募集資金的最終使用人仍是工商企業。“熊貓債券”的市場需要進一步拓展,這個市場不僅僅需要金融機構,更需要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尤其是大企業資信好,其發債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我國債券市場規模逐年擴大。根據上海清算所日前發佈的《2013中國債券統計分析報告》,2013年中國債券市場總交易規模達262.7萬億元,同比增速3.85%。截至2013年末,中國債券市場登記託管餘額達29.9萬億元,較2012年的26.2萬億元同比增長14.1%。近年來伴隨著債券市場規模的擴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也在小步邁進。此前,2010年8月,央行允許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在分析人士看來,允許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不但可以緩解國內流動性過剩與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可以進一步拓寬人民幣流出渠道,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發行的“熊貓債券”所募集資金的投向被限制在國內《辦法》規定,發行人發行人民幣債券所籌集的資金,應用於中國境內項目,不得換成外匯轉移至境外。比如,2005年IFC在國內發行“熊貓債券”的收入中的50%是以貸款的方式貸給了中國最大的水泥生産企業海螺水泥。業內人士指出,美國“揚基債券”發行所募集的資金主要被發行人調出美國,表現為資本跨國流動,而中國的“熊貓債券”募集的資金根據政策要求只能在國內運用,這恐怕是制約“熊貓債券”市場發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據相關人士透露,此次在“熊貓債券”募集資金使用限制上可能有所突破,或可用於境外,但需遵守國家外匯管理的相關要求。
“最初將發債募得資金的投向限制在國內是為了便於管理,但是慢慢的應該放開這方面的限制,這將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實際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深化不僅僅是推進人民幣在本國居民和非本國居民之間的使用,更應該是推進人民幣在非本國居民之間的使用,讓人民幣更多的在體外迴圈,促使更多的境外主體在境外使用人民幣。”趙慶明説。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全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發行熊貓債所籌得的資金都必須按照要求在境內使用,這有利於解決國內相關領域存在資金缺口的問題,但隨著我國勞動力價格的提高,以及産業結構調整中一些産業的外部遷移,如果能夠有針對性地規定熊貓債募得資金投向境外相關機構,則不僅僅有助於中國資本走出去,也有利於我國某些行業的國內、國外産業鏈的貫通。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