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食品

400噸小黃姜滯銷 價錢跌至1.2元仍找不到銷路

2016年05月04日 14:52:00  來源:金黔在線
字號:    

  5月3日,安順市平壩區齊伯鎮桃花湖村,村民楊後雲站在姜窖內,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去年10月,他栽種的小黃姜獲得大豐收,但直到如今,卻一斤都未賣出。

  “舍不得賣。”他說,去年,一斤小黃姜價格都為4元以上,但今年卻降至1.2元。

  桃花湖村是平壩區小黃姜生產基地。這里栽種了926畝小黃姜。這里的村民與楊後雲一樣,都面臨著小黃姜滯銷難題。

  至少400余噸滯銷

  桃花湖村位于一片深山之中,從安順平壩區出發,至少要行走一個小時的盤山公路才能到達此處。該村是平壩區的小黃姜生產基地。

  村民楊後雲介紹,桃花湖村的小黃姜種植歷史達到了上百年,這里的小黃姜遠近聞名,過去,只要一有收成,外地的商人就會到此收購,幾天便銷售一空。

  據該村村支書楊會林介紹,從2014年開始,平壩區政府開始鼓勵村民種植小黃姜,試圖通過產業進行扶貧,對每畝地補償800元,隨後,大量的村民開始種植小黃姜。

  僅2015年,該村小黃姜種植面積就達到926畝,按照每畝4000斤收成計算,總共收成就達到了1800噸左右。

  楊會林說,直到現在,該村還面臨著400噸小黃姜滯銷,而這還是保守估計。

  村民舍不得賣

  5月3日下午,楊後雲打開了一個姜窖,他一下就跳了下去。他已經很久沒進過姜窖了。他說,自己去年總共的收成有8000多斤,目前全部藏在姜窖內,1斤都未賣出去。

  “價格太低了。”楊後雲告訴記者,2014年,一斤小黃姜的價格還可以賣到4元/斤,但今年質量上乘的小黃姜價格卻只有1.2元/斤,質量稍微差一些的只賣到了8角。村支書楊會林稱,目前,小黃姜的價格極低,不少村民都不願意拿出來出售,不少村民都在持觀望態度,想等到價格上漲後,才拿出出售,這也是小黃姜大量滯銷的原因。

  不過,楊後雲則表示,一畝小黃姜的收成在4000斤,按1.2元/斤計算,一畝地可賺4000元,但其當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肥料、土地租用費、種子等費用,如此算下來,他還會虧本。

  銷路太單一

  桃花湖村村支書楊會林稱,實際上,並不是只有他們村內的小黃姜面臨滯銷的情況,他們對貴州省內一些生姜生產基地進行走訪發現,在省內不少生姜基地都出現了滯銷的情況,出現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記者走訪了桃花湖村大量村民以及村委會負責人發現,平壩齊伯桃花湖村的小黃姜面臨滯銷,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沒有銷路。

  桃花湖村村支書楊會林稱,目前,該村小黃姜大多都是通過趕鄉場時進行銷售,一次鄉場下來,銷售量也最多在3000斤左右,面對1800噸的重量,滯銷是可想而知的。

  “現在的銷售都是散兵遊勇。”該村另一名相關負責人說,目前,他們銷售的小黃姜范圍,基本就在平壩區范圍內。

  欲走電商路線

  面臨小黃姜滯銷難題,平壩區齊伯鎮副鎮長趙幫鵬也顯得十分焦慮。他正在不停地為小黃姜找出路。

  趙幫鵬說,目前,他們正在考慮建立電商平臺,通過對當地土雞+小黃姜等產品進行捆綁出售。

  此外,齊伯鎮政府也在積極尋找外商。趙幫鵬說,目前,他們已經聯係到一家商家,有可能會對他們鎮內的小黃姜進行收購。對于是否能夠解決目前的難題,他尚無把握。

  據了解,此前由貴州相關部門出具的報告顯示,桃花湖村的小黃姜質量上乘。且小黃姜也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和貴州省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趙幫鵬希望,有需小黃姜的企業能夠與鎮政府聯係,幫忙解決小黃姜滯銷難題。

[責任編輯:袁楚]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