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賣奶難”近期再度發生 奶農倒奶折射奶業困局

2015-01-12 09:39 來源:財經綜合報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對不少人來説,媒體對上一輪“奶荒”的報道似乎剛過去沒多久,市場上又出現奶源過剩現象。由於“賣奶難”,養殖戶倒奶、賣牛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期為何“賣奶難”?奶荒、奶剩為何頻繁交替發生?“賣奶難”折射了中國奶業發展面臨的哪些問題?記者採訪了有關部門、協會。

  為何“賣奶難”?

  進口奶粉激增,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

  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近期全國生鮮乳價格持續下降,2015年1月第一週全國主産省生鮮乳價格為3.67元/公斤,同比下降12.4%。一些乳品加工企業限收停收生鮮乳,國內部分地區發生“賣奶難”問題。

  專家分析,近期造成“賣奶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首先,國際奶粉價格持續走低,進口奶粉激增。據介紹,去年以來一噸進口奶粉到岸價比1噸國産奶粉低1萬元左右,乳品企業轉向更多使用進口奶粉作為加工原料,減少了對國內生鮮乳的使用。2014年1月—11月,我國進口奶粉88.4萬噸,同比增長20.2%,奶粉進口快速增長,加上2014年國內生鮮乳産量增長5.2%,造成近期奶源相對過剩。

  其次,近期我國乳製品消費市場低迷,增長緩慢。2014年1月—10月乳製品總産量2198.8萬噸,同比下降0.04%;其中液態奶1993.1萬噸,同比僅增長0.72%。消費增長緩慢甚至下降,導致原料奶出路不暢,乳品企業不願意敞開收購。

  據預計,受乳品企業庫存奶粉較多、乳製品消費增速下降以及國際市場預期增産降價等因素影響,乳品企業收購生鮮乳的積極性仍不高,養殖小區和散養戶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針對“賣奶難”現象,農業部已于1月7日下發《關於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産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地方農牧部門採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協調處理“賣奶難”,確保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産;並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奶業主産省檢查指導。

  奶業為何起伏波動?

  養殖和加工脫節,奶農處於弱勢地位

  近年來,我國奶源生産出現奶荒、奶剩交替發生現象。2013年和2014年先後經歷了奶源緊張、乳品企業爭搶奶源、抬高奶價和奶源過剩、乳品企業壓級壓價、拒收限收的波動。奶業生産的波動起伏,既有進口奶粉衝擊的影響,也有乳品加工企業與奶農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因素的作用。

  專家表示,我國乳製品供應國際關聯度較高,國內生産受國際乳製品價格和進口數量影響較大。2008年—2013年,我國進口乳製品從35萬噸增至159萬噸,年均增長35%,特別是進口奶粉從10.1萬噸增至85.4萬噸,年均增長53%,奶源自給率從95%降至78%。價格方面,在國際市場價格上漲時,我國奶業發展平穩,而國際市場價格下跌就會波及國內生産。

  更重要的是,乳品企業和奶農利益機制沒理順。世界其他奶業發達國家大都實行養、加、銷一體化經營,養殖、加工、銷售各環節利潤分配較為合理,因此養殖數量和産量也比較穩定。但我國奶業先天不足,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脫節,一體化經營的企業數量不多,乳品企業只管加工,掌控生鮮乳的收購權和定價權,奶農只養牛,處於弱勢地位,乳企往往在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多年來已形成奶業發展的一個怪圈。

  此外,奶業生産受消費、氣候等多種因素影響,年度間有一定的波動。2013年全國牛奶産量為3649萬噸,同比下降5.7%。預計2014年牛奶産量3838萬噸,同比增加5.2%。這些都對市場供給和價格産生一定影響。

  以後怎麼辦?

  養殖、加工和消費全方位升級

  專家認為,奶業是一個産業鏈長、涉及面廣、科技含量高的産業,奶業發展不僅是養殖環節生産和品質安全水準的提高,而且是養殖、加工和消費整個産業鏈全方位的升級。從目前來看,養殖環節經過整頓和振興,生鮮乳生産和品質安全水準已有質的提升。但加工和消費環節並沒有實現同步轉型升級,對養殖業進一步發展已形成嚴重制約,對奶業整體轉型升級形成了“短板效應”,這也是當前奶牛養殖面臨困境的根本原因。

  專家建議,在生産環節方面,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引導養殖小區向規模牧場轉型;積極扶持奶牛大戶、聯戶經營、家庭牧場等經營主體,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既要鞏固和發展北方優勢産區,又要推動南方奶業發展,緩解北奶南運的矛盾;調整品種結構。

  在加工環節方面,首先要優化産品結構。目前,我國液態奶中常溫奶約佔70%,低溫奶僅佔30%。這種不合理的産品結構既降低了消費者福利,又為進口奶粉大量增加創造了條件。要逐步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産品結構,提高巴氏奶、酸奶等低溫奶和以濕法工藝生産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市場份額。其次是企業佈局和奶源相配套,提高産品品質。

  消費環節可從兩方面入手,一要提高乳製品消費量。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城鎮居民每人平均乳製品消費量從2007年的23.5公斤下降至2013年的18公斤,農村居民每人平均乳製品消費量僅從3.5公斤上升至5.29公斤。目前,我國每人平均奶類佔有量不到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的1/2、世界平均水準的1/3,還有很大增長空間。二要培養科學飲奶的習慣,廣大消費者還沒有養成鮮奶鮮飲的消費習慣,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仍以消費奶粉和常溫奶為主,必須逐步扭轉這種不科學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

  對於進口奶粉的衝擊,專家建議要加強對進口乳製品的管理,嚴格落實液態奶標識制度。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液態奶標“鮮”、標“純”和標“復原乳”的規定,規範液態奶生産經營市場。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