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網購保健食品亂象亟待整治

2014-11-25 15:37 來源:西安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老年人成假保健品主要受害人群  

老年人成假保健品主要受害人群

對於網上銷售的保健食品,消費者難辨真假

  對於網上銷售的保健食品,消費者難辨真假

  核心提示

  隨著網際網路的廣泛應用,網上銷售保健食品已經成為保健食品購銷新途徑。由於網路銷售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規相對滯後,目前,網路銷售假冒保健食品案件高發,問題不容忽視。當保健品的忽悠遇見真假難辨的網路,身為消費者,又如何倖免?

  記者 于京玄

  價格動輒上千元的“高科技”保健品成本不過幾毛錢;購買之前態度殷勤、百般保證,交錢之後則翻臉不認人;沒有憑證加上異地購買,消費者維權不易……假冒偽劣保健食品選擇網路大行其道,遊走在政策邊緣,可謂陷阱叢生。

  網購中了連環套

  數千元打了水漂

  家住草場坡長安壹棟小區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近期他回父母家,意外發現,家裏氣氛有些不對。追問起來,父親面露尷尬,母親則有些氣憤。

  原來,父親花了800多元錢在網上購買了3瓶 “瑪卡膠囊”,該産品號稱有抗疲勞、增強體質功能。但一個月吃下來,老先生發現不但沒有什麼功效,還動輒臉紅氣喘。對此售後客服解釋説:“可能你的身體有耐藥性了,您要不試一下我們的升級版産品,一定有效果。”張老先生心想,既然800多元都花了,就再試一下,於是又訂購了1500元的“第七代”産品。

  一個療程的“新産品”吃完了,依然沒有多少效果。張老先生再次打電話質詢時,客服推薦了一位“權威專家”, “專家”在細細詢問了張老先生的年齡、病史、生活習慣等細節後,表現得“十分焦急和意外”,鄭重地説:“我們這産品銷售了四五年了,這種情況一年也就遇上你這一個,可能是個人體質有差別。這藥你先不要用,我給你開一個強力疏通的配方。用了這個配方之後,再用之前的藥才能達到效果。”由於對方“專家”言辭太過懇切,張老先生又心動了。

  這時,張先生的母親覺察出有些不對勁,勸老伴不要再繼續用這個産品了。而張老先生則覺得,如果現在放棄了,那麼之前花的錢都白費了。老兩口為這件事,在家裏吵得不可開交。因為老太太把銀行卡藏了起來,張老先生整天在家裏挂著臭臉,覺得老伴心疼錢,不顧及自己的身體,不相信“科學”,堅持聲稱很多媒體和名人推薦過“瑪卡”,是和人參一樣的天然保健品。

  在聽完父母的情況後,張先生立刻上網找到父親買藥的網站。但是,在聽完張先生的質問後,這家操著廣東口音的客服小姐竟然説,“你好可笑哦,我們這裡沒有你的任何購買記錄,你不要找事好嗎?”張先生要求退貨,對方卻翻臉不認人,堅決聲稱自己的産品品質是沒有問題的。幾番激烈爭執之後,這個客服電話再也打不通了。

  張先生生氣之餘又覺得慶倖:還好發現得早,父親沒有再繼續購買“專家”所推薦4200元的配方。

  在高新區從事軟體開發的陳先生也發現,父母最近經常在QQ上與一幫老年朋友交流,還頻頻到銀行取錢。擔心父母投資上當的陳先生一問才知道,父母所加的“柔力球”QQ群裏都在網購一種神奇保健品叫“天曲”的産品,據説它是利用了“航太生物”技術,是菌株搭乘“神舟一號”飛船遨遊太空後變異産生的生物活性物質,每天吃4片,連續吃一年,治療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有奇效。但是價格很貴,要4000元人民幣。陳先生上網一查才發現,該産品只是用富硒紅曲米和澱粉做成的,生産成本一盒不過幾毛錢,早已經在五六年前就被媒體報道過。

  大多添加違禁成分

  多服甚至危害生命

  今年7月份,市食品藥監局收到一份群眾舉報。家住三橋的田女士反映,她在上網時通過某搜索引擎,購買了很多人評論的“燃脂糖膠囊”。但服用後身體出現了狀況,懷疑産品可能有問題。在檢驗樣品後,食品藥監部門工作人員發現,這種“燃脂糖膠囊”非法大量添加化學藥物“鹽酸西布曲明”,如長期服用,可誘發心律失常、神志不清及倦怠無力等症狀,導致女性不孕。

  根據線索,市食品藥監局和市公安局將生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的犯罪嫌疑人周某抓獲。而據其供述,其銷售的“燃脂糖膠囊”係咸陽廠家胡某等人為其生産。西安市食品藥監局與西安市公安部門根據有限線索,經過兩個多月的走訪、摸排和偵查,將這一規模龐大的胡氏兄弟團夥抓獲,抓獲犯罪嫌疑人21人,搗毀制售窩點6處,查獲靈芝降壓寶、胰島活肽、超級勃金V8、胰糖復活素等有毒有害保健食品20余種,涉案金額達800余萬元。

  據介紹,這些有毒有害保健食品的制售成本非常低廉,膠囊裏裝的只有一點點化學藥物,大部分是玉米粉、滑石粉等,再加上膠囊和包裝盒的費用,每盒的成本價不過幾毛錢,但是售價動輒千元左右,利潤空間巨大。

  為在短期內提升産品效果、打開銷售渠道,犯罪嫌疑人還在其中非法添加“鹽酸苯乙雙胍”“他達拉非”“氫氯噻嗪”“卡托普利”等國家明令禁止的化學藥物。上述産品服用後,會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傷害,長期服用甚至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

  網購上當

  老年人成最大受害群體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的《2013年中國老年消費者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網路對老年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行為已經産生深遠影響,截至目前,網際網路躋身成為老年消費者獲取消費資訊的第三大渠道,影響著老年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網路購物”的方式正逐漸被老年消費者接受。

  初入網路的老年人,就像是純真的孩童。而再加上過於關注保健品功效,迷信保健品對疾病的治療效果,最終被保健品機構或生産廠家“忽悠”,從而上當受騙。本是含飴弄孫的年紀,卻因為網購保健品上了連環套,弄得辛苦攢下的養老錢全被騙光,成為最大的受害群體。

  另外一部分上當的應屬愛美的女孩子,在減肥、美容、祛痘的,國産的、進口的,祖傳老中醫秘制,藥品、保健品、化粧品……這些用“返璞歸真”方式生産出來的“三無”商品,可以用“刷信譽”等方法偽證效果,在網上大行其道,不少人上當。

  張先生就不無感慨地説:這些假冒保健食品的網站做得太像真的了,從頭到尾看下來,有權威媒體推薦、食品藥監局的官方認證,全國的顧客反饋……資料都做得十分逼真,看起來言之鑿鑿,很有説服力。更何況是剛剛接觸網路、辨別能力不強的老年人呢。

  涉及隱私沒有證據

  消費者維權不易

  市食品藥監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網購保健品上當的人不在少數,但投訴舉報中心一年也接不到幾起網購保健品上當的舉報。偶爾有消費者打電話,也僅僅是諮詢一下,沒有留下具體聯繫資訊,沒有要維權的意思。

  究其原因,無非是“隱私”二字作怪。購買者事先事中不願意向親友打聽、交流,尤其是豐胸、壯陽之類産品,通常羞于啟齒,即使發現上當受騙後也不願意選擇光明正大的維權,只好吃這個啞巴虧。

  再次,與以往的“皮包公司”相比,網購不需要註冊資本、不需要流通成本、不需要店面,“不見人也不見物”,徹底變成了“影子公司”,有的甚至包裝上的生産地址、批號等都是假的,食品藥監部門也無能為力。

  更有一些消費者在試圖維權時才發現,當時的一些匯款單據甚至産品包裝都無法找到。因為這些證據在收到産品時害怕隱私洩露出去已“自行銷毀”了,更是無從維權。

  專家建言

  亟須立法規範網路環境

  據市食品藥監局工作人員介紹,按照《保健食品管理條例》《食品衛生法》規定,保健品不得宣傳療效或暗示療效。因此,凡宣稱可以對某種疾病有奇效的,即可斷定是違規保健品,都不能相信、不要購買。

  該工作人員同時表示,目前國家對於網路銷售保健品的監管尚無政策,對於接受的群眾舉報,他們也會盡力查處,但往往由於涉及異地查案、缺乏真實資訊等,需要多地、多部門聯動,難度很大。今年以來,網上購買保健食品的投訴有24件因不能提供具體資訊而未受理。因此,只能提醒市民儘量不要網購藥品和保健品,因為其賣家往往在外地,如果買到偽劣産品,維權很不容易。

  如果一定要網購保健品首先要認準正規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正規的保健食品會在産品外包裝盒上標出天藍色、形如“藍帽子”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購買保健食品須查看包裝上是否印有國食健字G、國食健字J、衛食健字等批准文號和保健食品特有藍帽子標識。正規的保健食品都可以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輸入批准文號或産品名稱查詢。其次,要選擇正規的B2C商城,謹防通過搜索引擎搜到的網站。第三,不貪小便宜,拒絕低價陷阱。

  如果消費者一時沒有識別清楚,已經上了當的,要及時保存好證據,從哪兒買的相關證據,快遞的清單,保健食品的包裝,包括收據等,都要保存好。可以通過收集的證據向各市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投訴,或撥打12331投訴。

  對此,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張芙蓉提出,網路廣告商應對提供的內容負有審查義務,相關部門明令禁止的有關療效的字眼不應出現在網路推廣中。而如果查實存在網路詐騙,提供推廣的網路推廣服務商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張芙蓉還認為,目前針對保健品行業重審批、輕監管的現象非常突出。實際中,有的犯罪嫌疑人正是以已審批的公司做旗號,底下做著非法勾當。而異地維權,更是普通消費者負擔不起的成本。成本幾毛錢的原料搖身一變賣上幾千元,巨大的利潤空間也使得很多人鋌而走險,違法成本太低,不能形成震懾。因此,建議出臺網路監管的法律法規,不要讓網路成為假冒偽劣保健食品傾銷的“樂土”。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