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和光堂“牽手”康師傅開賣奶粉 紐西蘭格瑞滋低價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奶粉界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般熱鬧非凡:上月底剛宣佈暫停明治奶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15日明治乳業又突然宣佈將首次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市售型低溫牛奶、酸奶。“不到一個月又突然捲土重來,實在‘太戲劇化’了。”奶業專家王丁棉表示:個中因由或還是很複雜的。
記者獲悉,近期外資品牌動作頻頻:日本第三大奶粉品牌和光堂近期“牽手”康師傅準備在中國大陸市場開賣奶粉;紐西蘭本土奶粉格瑞滋則于14日宣佈低價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外資奶粉似乎絲毫不懼監管從嚴,依然堅決在中國大陸市場爭食這塊“牛奶大蛋糕”。
文/ 記者涂端玉
本報訊 上月底剛宣佈暫停明治奶粉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15日明治乳業又突然宣佈將首次在中國大陸市場推出市售型低溫牛奶、酸奶。
據悉,明治的新品將於12月1日起在華東地區開始銷售。明治公司介紹,近年來,中國大陸的牛奶、酸奶市場快速發展,明治乳業在2011年就設立了獨資公司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為生産低溫牛奶和酸奶做準備。此次新品就由明治乳業(蘇州)有限公司生産,由明治乳業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作為銷售總代理。新品將先行在上海、蘇州、杭州、寧波四地銷售。
一月內上演“反轉劇”
牛奶與酸奶一直是明治的核心板塊,但在此前,明治在中國大陸市場並沒有牛奶與酸奶業務,除了奶粉以外,知名度較高的是巧克力、冰淇淋等零食板塊。明治對此次新品定下了2020年在中國大陸市場銷售7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目標。
但最讓業界“譁然”的莫過於明治上個月剛宣佈:因近來中國大陸奶粉市場競爭激化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決定暫時停止銷售“明治珍愛系列”奶粉。
“明治這一系列手法都太戲劇性了!”昨日,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明治當時選擇突然退出,或是出於多重因素考慮:“在大陸市場業績始終拼不過歐洲、美國那幾大外資品牌,市場佔有率近年來下滑明顯。”
“時隔不久又高調宣佈捲土重來,或因‘退出’消息傳出後,始料未及地再次感受到多方壓力,公司決策立馬發生了逆轉。”他猜測説。
競爭對手疑似匆匆補位
就在明治“折騰”退出、復出的這段短暫時間裏,已有其競爭對手疑似匆匆趕來“補位”了。日前,日本朝日集團證實,其旗下全資子奶粉企業和光堂已經和康師傅就在上海成立合資經營嬰幼兒奶粉進口銷售公司事宜達成一致,不排除有進一步合作進行本土生産的可能。公司預定本月成立,並於2014年初開始經營。據了解,和光堂是日本首家開發嬰兒奶和嬰兒食品的公司,為日本第三大奶粉品牌。
康師傅方面也證實了合作事宜,並表示奶粉為純進口,是荷蘭奶源。據介紹,雙方的合作,將有助於完善康師傅食品産業種類,實現向中國大陸嬰幼兒産品市場進軍。
而對於是否“補位”明治的退出,康師傅方面表示,該公司與和光堂的合作著眼于進一步探索中國大陸嬰幼兒食品市場的潛力,而非填補明治奶粉退出的空缺;另外兩者存在明顯時間上的落差,並不存在時間點上的“巧合”。
無獨有偶,紐西蘭本土奶粉格瑞滋則于本月14日宣佈低價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其在中國大陸選擇了某品牌連鎖母嬰用品企業,通過其在全國的數百家門店進行銷售。據了解,作為紐西蘭原裝進口産品,格瑞滋從奶源到生産、包裝、成品都是在紐西蘭境內完成。據介紹,格瑞滋的價格比同類進口産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價格或低30%以上,其1、2、3段奶粉價格分別為268元、258元、258元/罐(900克)。
新聞觀察
“風聲”雖然緊
市場仍可期
“平淡的市場和政策的調整都使得洋奶粉今年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日子頗為難過,但這還是擋不住它們對中國大陸市場的‘孜孜追求’。”王丁棉告訴本報記者,此時仍能順利打入中國大陸市場的都算得上“好彩”,“不排除有的品牌就是在爭分奪秒加速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因為未來對外資品牌的審批准入或會更嚴。”
王丁棉認為,道路雖曲折,前途仍光明。“沒有很大的原因,外資品牌進來了之後是不會輕言退出的,明治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不少洋奶粉進來後的確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其中包括牛奶和奶粉等品種,選擇徹底退出的應該現在都在“懊惱不已”,而美讚臣、雀巢、雅培、多美滋、惠氏等堅持下來的則都經營良好。
“以嬰幼兒奶粉市場為例,其實遠未達到飽和狀態,剛剛放開的有關政策也會進一步促使市場擴容,我們預計市場容量年增速或達到30%。”他這樣認為。
同時他也指出,雖然市場可期,但外資品牌卻得在未來“表現良好”才行。“現在市面上在售的洋奶粉,價格等一舉一動都會觀望監管部門態度,既不敢肆意抬價,也不敢瘋狂促銷,動作上的確頗為‘收斂’了。”他表示,無論洋奶粉還是本土品牌,如果都能規範經營,市場還是十分向好的。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