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衛生局8日公佈,抽驗市售豆類製品34件,其中有8件違規添加苯甲酸、過氧化氫等防腐劑或殺菌劑,不合格率23.5%。聯合晚報圖
中新網7月8日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北市衛生局8日公佈,抽驗市售豆類製品34件,其中有8件違規添加苯甲酸、過氧化氫等防腐劑或殺菌劑,不合格率23.5%,等於平均每4件就有1件不合格。
臺北市衛生局建議,豆類製品烹調前,應先在水裏浸泡40分鐘,多加清洗,烹調時不要加蓋,讓多數防腐劑隨蒸氣揮發。
由於豆類製品常溫下容易腐敗,買回家後要儘量放在7℃以下冷藏保存,才能維持豆類品質與新鮮度;購買時也要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並檢視産品存放環境,比較安全。
衛生局檢驗不合格的8件豆製品,包括4件豆干、3件豆腐、1件豆干絲,且都是傳統市場販賣的散裝製品。
臺北市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錶示,苯甲酸是一種防腐劑,易和水蒸氣一起蒸發,進入人體後9至15小時,就可從尿液排出,但食用過量會刺激腸胃道引起胃痛,且會傷肝腎。過氧化氫就是一般俗稱的雙氧水,有殺菌漂白功效,吃多了會引起頭痛嘔吐,也可能造成皮膚、眼睛腸胃道的傷害。
臺北衛生局強調,不合格産品經過稽查若違規屬實,可依“食品衛生管理法”罰3萬(新台幣,下同)至300萬元,若業者無法提供産品來源,同樣可依法處3萬至300萬元。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