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明報》
中新網4月3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工業早已式微,惟連僅余的少數本地工廠也隨時保不住。有57年曆史、香港最後一間紡紗廠大興紗廠,因難以承擔持續上升的營運成本,決定下月停産,為香港紡織業畫上句號,負責生産棉紗的數百名前線員工,包括老一代工人和新移民婦女面臨遣散。大興紡織執行董事陳鎮仁慨嘆,已艱苦堅持多年,惟近年電費飆升下無法承擔,加上缺乏新血入行維持競爭力,“工廠已堅持到最後,結束香港生産線始終有些無奈”。
關焯照:工業回流不樂觀
統計處去年第4季工業生産指數顯示,去年紡織製品生産指數為54.2,較2012年下跌7.7%,成衣指數下跌11.2%。過去5年香港從事製造業的人數則由15萬跌至去年10萬。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表示,香港工業發展愈益困難,除面對租金、原材料、薪酬等成本持續上升,前線及技術工人缺乏亦是主因。他認為香港長遠應發展高産值或具香港品牌效應的工業,例如珠寶、鐘錶、成衣設計、食品等,建議港府從政策上支援工業,包括興建香港第4個工業邨,以及從稅務或借貸上提供協助等。但經濟學者關焯照認為,“香港GDP有97%都是服務業,根本無空間發展工業”,對工業回流香港發展不樂觀。
57年曆史 擬遷東南亞
位於屯門工業邨的大興紗廠于1957年成立,曾是香港三大紡織廠之一,但隨著香港工業式微,紡織廠于80、90年代逐漸遷出,大興紗廠成為碩果僅存的紡紗廠。不過,工廠日前發出內部通告,指由於難以承擔愈來愈高的成本,決定5月停止香港生産線。
陳鎮仁接受查詢時表示,能源成本飆升是停産重要因素,他指出,工廠生産棉紗已高度機械化,對電力需求極大,但近年電費佔整體經營成本大增,如前年電費開支增加9%,去年亦增加3.9%,料未來電費成本會持續上升。另外,近年面對訂單減少、缺乏新血入行等多方面因素,“從成本、銷售、訂價等各方面都面對壓力,難以維持競爭力”,最終選擇停産。
陳鎮仁説,由於近年內地經營成本大幅飆升,不會將廠房遷至內地,公司正考慮遷至東南亞設廠;現時工廠有數百名前線員工,會按勞工法例賠償遣散,部分如銷售、行政、會計等職位則會維持。
七旬員工:一千零一間都無啦
不少員工對工廠即將停産感到不捨。任職大興30多年、70歲員工黃先生表示,他于20多歲已投身紡織業界,曾先後到南豐等不同紗廠工作,見證香港紡織業的黃金時期,“而家連‘第一千零一間’都無啦”。他指以往週六及週日均需上班,但近年工廠工作量大減,一星期只需上班4至5天,並可以下午早收工。他説,有80%大興員工均居住于屯門,對工廠有感情,得悉即將要停産後感到不捨,並指公司老闆對員工不錯。任職10多年的曾女士説,已準備尋找其他工作,現時亦已取得家務助理牌。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