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研發投入、參與基礎研究…科研創新民企有後勁
增加研發投入、參與基礎研究、開展科技協作
科研創新,民企有後勁(解碼)
本報記者 谷業凱
核心閱讀
近年來,我國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道路上堅實前行,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日益提升。
創新鏈條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主體有著不同的功能定位、優勢特點,都是不可或缺的科研力量。
民企也以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基礎研究,在前端開展科技協作、在後端推動應用落地。今後,練好內功的民企,將在建設科技強國、引領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有更大作為。
杭州綠盛集團是一家從事食品加工的民營企業。8年前,企業創始人林東投入2億元進行科研創新,建造潮汐能發電機。他用廠房申請抵押貸款、置換個人股權籌集資金,“項目失敗,最壞的結果就是我們賬面上少了2億元;一旦成功,這就是一項顛覆性的創新成果。”林東説。
近年來,與林東的企業一樣,我國民營企業通過增加科技研發投入、開展科技協作,獲得了更大市場機遇,實現創新增長。
研發投入增長,催生新成果和新應用
近年來,我國企業研發投入快速增長,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19677.9億元,其中各類企業經費支出15233.7億元,佔比77.4%,比上年增長11.5%,對研發經費增長的貢獻率達75.9%。
其中,民營企業科技投入的增長,更是帶動研發投入總體結構持續優化,成為全社會研發經費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呂薇説:“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在創新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8月,全國工商聯經濟部發佈的《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民營企業500強研發人員佔比、研發強度兩項指標整體均呈上漲趨勢。其中,研發人員超過3%的企業328家,超過10%的企業184家,研發強度超過3%的企業69家。民營企業在電腦通信、汽車製造、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等領域創新能力突出。
民營企業持續發力研發,也帶來了創新成果的快速增長。在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10位的國內(不含港澳臺)企業中,華為、OPPO、騰訊、聯想等民營企業均榜上有名。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張赤東説:“民營企業從明確的産品需求和定位出發,研發動力強、轉化效率高、管理運作的機制靈活,能夠不斷催生新成果、促進成果轉化,並積極作用於後端創新。”
探索技術前沿,多形式多渠道發揮作用
民營企業科技創新雖然進步較快,但一些企業對基礎研究重視程度不夠、投入較低。2018年,我國基礎研究經費為1090.4億元,其中企業基礎研究經費雖然實現了15.7%的增長,但總體規模只有33.5億元,佔比3%。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孫福全説:“民營企業創新要與市場需求相適應,也要同自身發展階段相適應,基礎研究投入週期長、見效慢、風險高,多數民營企業投入較少也是正常的。”因此,嚴格意義上,民營企業所從事的多是應用型基礎研究。
隨著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經濟規模和實力有了明顯增強,在部分優勢領域開始進入技術前沿,有參與基礎研究的需求。為了讓科技創新驅動公司未來發展,騰訊公司不斷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成立了人工智慧和前沿科技兩大實驗室矩陣,包含多個研究方向和探索應用領域,部分實驗室對科研人員不設關鍵績效指標。
目前,民營企業正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發揮作用,突破基礎研究瓶頸。北京百分點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圍繞大數據和認知智慧共性技術,與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術研究協同創新實驗室,構建了技術創新、應用示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業務融合的多主體協同創新生態。公司董事長兼CEO蘇萌表示:“應該鼓勵民營企業開展多層次的科技協作,這樣才能實現創新共用、利益共用。”
呂薇認為,民營企業應在前端提出需求、增加投入、組織研究,在後端進行應用轉化、整合轉化。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劉東則建議,民營企業還可以採取間接支援等方式推動基礎研究發展,比如有實力的企業資助高校和研究機構、設立研發基金等。國內不少民營企業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步伐,如近年來設立的未來科學大獎、科學探索獎,支援西湖大學建設等。
營造良好環境,鼓勵更多參與、更有作為
近年來,為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科研創新,國家支援力度不斷增強,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
2018年6月,科技部和全國工商聯印髮指導意見,提出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認定、研發投入加計扣除及無形資産稅前攤銷等普惠性創新政策落地實施;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意見,提出鼓勵民營企業獨立或與有關方面聯合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通過實施技術改造轉化創新成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調查,2018年,規模(限額)以上企業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政策的惠及面分別達到56.1%和50.1%;企業對這兩項政策的認可度分別達到82.1%和85%。
呂薇認為,鼓勵民營企業創新,就是要營造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讓不同所有制、不同規模、不同技術路線的企業能夠公平地獲得創新資源。比如,國家制定科技計劃時,充分聽取前沿技術企業的需求、凝練科學問題;重大項目吸收民營企業參與,國家實驗室資源也向民營企業開放。
另一方面,隨著“網際網路+”在國家層面的推進,民營企業在融合創新中獲得了市場機遇。2018年,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的“360汽車安全大腦”入選工信部工業網際網路試點示範項目,成為工業網際網路安全類8個試點示範之一。目前,這個解決方案已與國內70%的汽車廠商合作,接入10萬輛汽車。
“未來,在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機構和體系建設、研發組織管理、合作創新等方面,民營企業還需要練好內功、持續學習。”劉東説,特別是一些具備較強實力和能力的民營企業,應該更有擔當。“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需要成長起一批世界級的創新型企業,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引領者。”
8年後,林東有了一個新身份——杭州林東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用執著換來了世界上首座海洋潮流能發電站,實現了從加工牛肉乾到開發新能源的創新發展。企業研發的“模組化大型海洋潮流能發電機組”示範項目,成為我國首臺自主研發生産、世界裝機功率最大的潮流能發電機組,目前累計並網送電量超165萬千瓦時。
林東的成功是許多民營企業參與科研創新的縮影,他們的創新努力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