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少見人 生産更智慧
戰“疫”當前 智慧製造重任在肩——
工廠少見人 生産更智慧(新産業 新機遇②)
在江蘇無錫的“遠景微笑製造中心”口罩工廠裏,工人們身穿全套防護服緊張地忙碌著。這裡有3條口罩生産線,包括一條N95口罩生産線,日産口罩量達10萬隻。而建成這家工廠,原本從事智慧能源産業的遠景科技集團僅用了15天時間。
“生産口罩要求嚴格的無塵車間環境,多虧了遠景動力電池在日本、美國、英國有超高潔凈車間的設計運維經驗。雖然之前沒生産過口罩,但我們在設計生産智慧風機以及電池産品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供應鏈資源和高標準的品質保證體系,這對此次口罩生産的設備、原材料採購及品質保證有很大幫助。”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張雷説。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像遠景一樣,許多智慧製造企業行動迅速、積極作為,顯示出了自身優勢。他們不僅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出資出力、貢獻智慧,同時也抓住發展機遇,展現出了強大的成長潛力。
照顧患者有了智慧床
防疫期間,口罩成為了緊俏物資。然而,遠景科技集團迅速“轉身”投入口罩生産並非為了盈利。為支援抗疫,集團“微笑製造中心”生産的口罩全部捐贈給了企業、學校和社區。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幫助全産業鏈有序復工,截至目前,遠景科技集團已經捐贈了10萬餘只口罩給齒輪箱、電氣、機械等核心供應商,推動供應鏈復工,大家攜手共渡難關。張雷説:“面對疫情挑戰,我們不會選擇縮在角落。我們製造的不僅僅是口罩,更是希望和微笑。”
還有一些智慧製造企業研發的智慧産品,為抗擊疫情發揮了更直接的作用。
“你們捐贈的智慧護理床,剛才患者家屬反饋了,説功能特別好。”“今天我父親出院了,智慧護理床讓我們省了很多事,確實從內心向你們表示感謝。”……
最近,融智醫康(哈爾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代勇的手機常收到這些來自醫生和患者的感謝資訊。這讓代勇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為抗疫出了一份力,“很光榮”。
融智醫康是一家去年底註冊成立的初創企業,主要研發生産醫療和康復用的機器人。春節前,公司新研發定型了一款全自動智慧護理床。“産品主要是針對重症病患、老年患者這些臥床行動不便的人群,幫助他們翻身、站立等。過年前,我們才送了幾臺到醫院做臨床試驗。”
代勇本來並不急於産品的上市,在計劃中,要是患者反饋效果好,大規模的市場推廣會在今年5月展開。
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突襲。在電視新聞裏看見前線的醫生護士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幫助患者進行治療,代勇心裏著急。“醫護人員的工作量已經很大了,還要照顧患者們的起居。像幫重症患者翻身這樣的工作,現在也沒有護工可以在現場幫忙。要是我們的産品能幫上忙,不就可以大大減少醫護人員的體力消耗了嗎?”此時,之前接收了智慧護理床做實驗的醫院也聯繫到代勇,提出能否再提供幾臺幫助醫護人員抗擊疫情。公司當即決定捐贈智慧護理床,助力戰“疫”。
2月17日,首臺設備投用在黑龍江省的“小湯山”模式醫院。2月19日和2月21日又通過有關組織購買,定向捐助了8台設備給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用於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護理。庫存的産品都捐完了,山東、湖北等外地的醫院還等著要産品,2月28日,融智醫康開始抓緊辦理手續,開始了全面復工復産。
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是智慧製造的重要特點。在抗疫中,通信網路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特別是5G網路技術貢獻不小。
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5G網路覆蓋成為標配,以保障醫院順利開展遠端會診、遠端監護等業務。
2月27日下午,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的醫生通過“5G遠端CT協作平臺”,共同參與武漢雷神山醫院的一場診療。由華為、中國聯通、縉鋮醫療提供的解決方案,能夠支援醫療專家們遠端讀取CT原始影像,並可進行標記研討病情。
根據國際通用的DICOM協議和日常臨床實踐,一份標準的CT影像會包含5000到6000張左右的連續圖片,此外還儲存著諸多掃描參數,對醫生判斷具有重要參考作用。這樣一份影像文件少則幾十兆,多則幾百兆,以往的技術很難大規模遠端傳輸。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情景下,利用5G技術把各种醫學影像的“原圖”傳輸到北上廣等城市,讓遠端線上的醫生能真正看清病人的CT影像,這也是5G技術結合醫療遠端診療需求完成的最新應用。
中國醫師協會智慧醫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董家鴻認為,抗疫之中5G技術展現出了巨大優勢,像遠端會診就能大幅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還能減輕武漢醫護人員的工作負擔。“即使將來疫情過後,這種技術創新對推進分級診療、緩解資源不均等問題,都將起到非常好的示範效應。”董家鴻説。
機器換人助力復工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衝擊。對於智慧製造産業來説,危機中也蘊含著發展機遇。
“智慧製造相比傳統的製造業,特點就是彈性更足,在危機中反應更加迅速。”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戰略問題諮詢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城雄認為,從近期復工復産情況看,智慧化程度比較高的、用工不是很密集的企業復工更為迅速,受衝擊也將較小。
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實例。在鋼鐵行業中,興澄特鋼是較早一批積極引入資訊化、智慧化技術的企業。“從煉鋼到軋鋼,我們的主生産線全部通過資訊系統管理,自動化程度很高,在部分環境惡劣、高溫的操作現場,由機器人代替人工,現場不需要大量人員聚集,所以疫情對我們的復工基本沒有産生影響。整個主生産線幾乎沒有停工。”興澄特鋼電腦中心主任戚建國告訴記者。
戚建國認為,除了能減少人員聚集這一優勢外,資訊化、智慧化的生産線還可以降低人工操作的失誤率,提高生産效率;提升産品品質,增強企業競爭力;降低生産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對傳統行業來説,引入資訊化管理系統、智慧化生産設備是一個大趨勢。特別是隨著5G技術的發展,未來遠端操控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疫情防控下,會讓更多企業看到智慧化生産的重要性。過去有的企業可能覺得過得還不錯,但疫情來了,同一個行業中智慧化程度低的更容易受到刺激,促使他們轉型,這也是一種機遇。”周城雄説。
“之前我們的節奏是比較慢的。但在抗疫中,醫生和患者會很急切地提出需求,這督促我們加快了研發生産的步伐。”代勇告訴記者,公司最開始捐贈出去的2台智慧護理床是第一代産品,使用後醫護人員反饋説,能否加入遠端操控功能,可以遠距離地幫助病人翻身,進一步降低醫護人員的感染幾率。“我們就馬上組織改進,短時間內推出了第二代産品,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場疫情是一次考驗,但看到産品的確能為抗疫做出貢獻,我們也增強了信心。”接下來,自動預約翻身、生命體徵監測、通過手機APP遠端控制等,都是融智醫康智慧護理床在不斷開發的功能。“我們相信醫學和工學的結合,在智慧醫療領域會有廣闊發展前景。”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看來,此次疫情衝擊會對新産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的發展産生促進作用,尤其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數字化技術有更深、更廣的需求。企業和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有助於推進産業向資訊化、智慧化方向升級,還會帶動數字化、智慧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國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
周城雄認為,從國際角度看,現在疫情在全球造成了很大影響。在國內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的態勢下,如果能抓住機遇,成為全球經濟的一處“發展避險地”,則可能提升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中的位置。中國的智慧製造企業也可以獲得與全球領先的智慧製造企業更多的合作,承接其技術、人才等。
提升産業智慧化水準
中國對智慧製造的發展非常重視。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國智慧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大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指出,智慧製造是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製造業高品質發展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自2015年以來,工信部將智慧製造作為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推動了智慧製造由理念普及、試點示範階段進入到深化應用、全面推廣階段。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已達到15.7%,疫情的出現可能促使這三者的佔比進一步提高。在當前全國推進復産復工的背景下,新興産業的復工也極受關注。
2月24日,工信部印發《關於有序推動工業通信業企業復工復産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復工復産,重點支援5G、工業網際網路、整合電路、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智慧製造、新型顯示、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要讓包括智慧製造在內的新興産業發展得更好,政策上的支援必不可少。黃群慧指出,國家為推進復工復産出臺一系列短期減少企業負擔的政策,包括稅收、金融、社會保險、物流等“降成本”措施,在經過疫情期的試行後,一些有效的措施會轉為長期政策,客觀上能夠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從而促進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
對於在疫情過後企業對發展前景有何期待?代勇表示,最希望從事智慧製造的小微企業能獲得政策上的扶持,特別是審批渠道的暢通。“智慧製造産業重視研發,很多産品具有創新性,可能之前沒有行業標準可循。如果審批週期過長,有的中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倒掉了。”
周城雄認為,智慧製造並非是一個固定的概念,而是一個發展的概念,呈現的是一種趨勢。“技術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可能在10年前看來是智慧的産品在10年後就不算智慧了。所以智慧製造産業的發展,一方面和基礎製造業水準相關,另一方面和整個社會的智慧化水準相關。中國的優勢在於市場,但在一些技術上與世界先進水準仍有差距。未來要提升整個智慧製造産業,應同時注重基礎製造和智慧化突破兩方面的技術進步。”他還指出,政府應注重構建更加公平的法治環境、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開放,吸引世界優秀的智慧製造企業走進來,共同發展。
李 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