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呈總體加速復蘇的態勢,以品質、效率、結構優化為特徵的新一輪全球性增長啟動在即。而在政策層面,中國的“穩中求進”、“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一季度統計數據表明,目前中國經濟已運作至“L”型底部,宏觀調控宜採取防風險和促發展並重的措施。
中國經濟已在“L”型底部形成企穩態勢
穩中求進成為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一季度,中國經濟順利地實現了開門紅,各項經濟指標表現搶眼,且指標間的協同關係良好,有效反映了指標的真實性和經濟發展 行穩致遠的基礎較為堅實。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1806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3%。從總體上看,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的四條主線已經基本具備:
(一)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回升,內在結構不斷優化。
一季度,全國完成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93777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個百分點,比2016年提高1.1個百分點。制 造業、基礎設施、房地産開發三大領域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72.2%,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86.2%,拉動投資增長8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回暖較 為明顯,增速搶眼。一季度,民間投資5731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增速比1-2月份提高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速 為2016年以來最高,企業投資信心逐漸增強。
(二)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消費平穩運作。
一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7184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5%,雖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但比上年全年加快了0.1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 素影響,實際增長7.0%。居民收入略快於經濟增長,而扣除人口總量自然增長因素,按201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推算後的每人平均GDP增速為6.4%左右。全 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高於GDP增速0.1個百分點,高於每人平均GDP增速0.6個百分點左右。
消費繼續保持我國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的地位。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7.2%,高於上年同期2.2個百分點,高於同期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58.6個百分點。
(三)産業穩定增長,實體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的堅實支撐。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速較上年全年回升0.8個百分點,為2015年以來季度最高增速,回升態勢有所加快。工業轉型升 級步伐加快。在大力發展新興産業的同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也在穩步進行。一季度,工業技改投資和設備投資均呈現良好增長,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9.8%, 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4.9個百分點;佔工業投資的比重為41.7%,比去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工業設備投資增長11.5%,增速比全部工業投資高 6.6個百分點;佔工業投資的比重為35.5%,比去年同期提高2.1個百分點。
在工業、製造業取得穩定發展的同時,服務業的發展態勢也在不斷優化和完善。一季度,服務業增長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支撐,引領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其增速 較上年同期提高0.1個百分點,高出第二産業1.3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56.5%,比第二産業高出17.8個百分點。服務業增長對國民 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7%,比第二産業高出25.6個百分點。
(四)金融形勢保持平穩,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的環境總體改善。
從貨幣市場來看,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5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2.8個百分點;狹義貨 幣(M1)餘額48.88萬億元,同比增長18.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6個和3.3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M0)餘額6.86萬億元, 同比增長6.1%。一季度凈投放現金301億元。
從信貸市場來看,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4.22萬億元,外幣貸款增加510億美元。3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116.6萬億元,同比增長12.3%。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110.8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2.3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但受到減稅政策影響
收支矛盾仍較突出。一季度,我國財政收入實現了較快增長,並有效實現了生産性減稅。受到宏觀調控政策轉向更加積極財政政策的影響,財政支出規模迅速擴張,收支矛盾較為突出,導致了較為罕見的第一季度“赤字”現象。
(一)公共財政收入平穩增長,生産性減稅效應逐步顯現。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4366億元,同比增長14.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159億元,同比增長17.1%;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 級收入24207億元,同比增長11.7%。中央收入增幅高於地方5.4個百分點,主要是屬於中央收入的進口環節稅收保持快速增長,拉動同期中央收入增幅 提高約7個百分點。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的稅收收入37793億元,同比增長14.7%;非稅收入6573億元,同比增長10.6%,收入結構有所改 善。
一季度財政收入較快增長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價格上漲因素。今年以來,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和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以現價計 算的財政收入快速增長。二是經濟企穩向好因素。受價格回升等帶動,企業生産趨於活躍、利潤明顯增加、投資信心增強。經濟運作中積極因素增加,帶動了工業和 服務業稅收增長。三是一般貿易進口價量齊升,進口總額大幅增長,帶動進口環節稅收同比增收較多,拉動全國收入增長3個多百分點。上述因素大多屬於外部因 素,波動大,穩定性差,要做好全年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下降的心理準備,仍須按照5%左右的收入增速做好預算管理工作。
(二)一般預算支出增長較快,對經濟的拉動特徵明顯。
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917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5767億元,同比增長14.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40150億元,同比增長22%。一季度罕見地出現了首季赤字,規模為1551億元,佔當季財政收入的比例為3.5%,佔當季GDP的比重為0.9%。
(三)政府性基金收支均快速增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保持盈餘。
1.政府性基金收入情況: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11473億元,同比增長27.5%。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1062億元,同比增長 28.6%;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10411億元,同比增長27.4%,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9486億元,同比增長29.9%。
2.政府性基金支出情況:一季度,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8090億元,同比增長18.6%。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政府性基金本級支出155億元,同比下降 31.3%;地方政府性基金相關支出7935億元,同比增長20.3%,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相關支出7043億元,同比增長18.7%。
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和方法論
實現“L”型底部運作和企穩工作的重大突破。2017年,宏觀經濟運作上的核心表現是進入到“L”型的底部,經濟探底企穩的形勢不斷好轉,各項調控目標和調控政策也將根據經濟的新特徵而有序地展開。
(一)應對經濟的“L”型底部運作壓力與風險是2017年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
從“L”型底部運作的風險與壓力情況來看,無外乎是生産和資産兩個方面。生産方面表現出産出增速放緩,轉型動力不足,企業面對市場裹足等壓力;而資産方面 則表現出資産價格大幅上漲和資産收益率明顯下滑的“耗散”型風險,並疊加了匯市、債市和股市等領域的問題。從主要矛盾結點和經濟總體運作來看,生産方面的 壓力錶現為轉型期的生産性固定資産折舊風險,實體經濟的高杠桿風險和價值形態轉換中的鏈條斷裂風險;資産方面的問題表現為房地産風險、匯率風險等。
(二)以加快轉型升級為核心,夯實實體經濟這一發展根基。
1.正確應對生産性固定資産的折舊壓力,實現創新轉型與企業生産激勵的有效協調。生産性固定資産折舊加速是當前實體經濟發展所面對的潛在矛盾。生産性固定 資産的折舊加速問題呈現出典型的“二分性”。生産性固定資産的加速折舊將導致該類資産的內在價值減損,也將導致生産性固定資産作為價值鏈轉換節點的中斷。 在十分敏感的“L”型底部運作階段,實體經濟企業的融資安排和拓展速度都將受到明顯的影響。如何既能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和創新發展,又將企業的內在需求和承 受力考慮在內,就成為宏觀調控的關鍵角度。
在體系上,宏觀調控應將思路和政策重點整合為三個方面:第一,給予設備更新和技術創新企業以更好的發展空間,從而使其能夠以自身的能力盡可能快地拓展市 場,最大化地實現收益。第二,使創新活動和生産性固定資産的價值得到更加充分的體現,特別是實現智慧財産權的價值,並促進智慧財産權的交易和流轉。第三,也是 最重要、最關鍵的安排,即推動企業以資産的抽象價值形態(資本)而不是以其具體價值形態(某類固定資産)去面向市場和開展經營,考慮到表達的便利,將其稱 為“資産資本化”。
2.有序處置非金融企業的高杠桿壓力,防範企業現金流風險、資産穩定性風險和宏觀金融風險。截至2015年年末,我國非金融企業杠桿率(含政府融資平臺債 務)為156%,在國際上處於較高的水準。高杠桿與經濟底部運作相疊加,將會導致企業現金流風險,並由此而引發因資産處置不當而導致的資産穩定性風險,以 及因信用不足和定價能力減退而形成的宏觀金融風險等。宏觀調控“要在控制總杠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重中之重”,重點採取以下三項舉措:第 一,全面推進降杠桿措施,有效防範企業現金流風險。第二,有效釋放産權價值,防範企業資産價值波動風險。第三,堅持管疏結合,有效抑制宏觀金融風險。
3.綜合運用財政金融政策,支援實體經濟投融資自迴圈,並實現實體經濟與資産市場的深入融合。受到生産性固定資産內在價值減損的影響,實體經濟企業的投融 資鏈條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風險,生産的自迴圈能力受到較大影響。解決實體經濟投融資鏈條風險的關鍵著力點在於提升實體經濟的融資能力,提高生産性投資的收益 水準,並推動存量資産對生産活動的有效支援。宏觀調控在金融方面“要綜合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合理引導市場利率水準,疏通傳導機制,促 進金融資源更多流向實體經濟”;而在財政方面則要以多種方式支援技術改造,促進實體經濟煥發新的蓬勃生機。政策要點是:第一,從推進實體經濟自迴圈融資來 看,應著力做好無抵押融資、經營過程中融資和新型産權創造等政策安排。第二,從提高實體經濟的經營收益來看,關鍵是要做好降成本和補短板兩個方面。第三, 從推動存量資産為生産經營服務來看,要推進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分置,提高資産處置的便利性,全面實現生産性減稅。
(三)著力防控資産泡沫,維護資産市場的平穩有序。
中央指出,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産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1.嚴格控制房地産市場的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房地産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資産市場。從宏觀上看,房地産市場已不能再作為投資品, 以謀求價格溢價和作為資産市場的重要交易對象了,否則將導致資源的嚴重錯配、風險的快速累積和實體經濟的大量擠出。目前,對待房地産市場應堅持一個原則, 兩個理念和多策並舉。
一個原則就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也即,房子是有用的、有益的,房地産行業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行業,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和城鎮化的發 展,而不斷提升房子的品質和數量。但房子本身不能再作為資金炒作的對象,房子的居住性功能成為首要屬性,並應圍繞這一屬性展開政策管理和市場引導。如在宏 觀上,要管住貨幣的投放規模和成本;在微觀上,要支援合理自住購房的信貸需求,並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兩個理念就是“既抑制房地産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這也是穩中求進的方法論在房地産領域的重要體現。“抑制房地産泡沫”不是擠爆泡沫,而是阻止泡沫 的進一步擴大,並逐步有序地做實房地産價值和理順比價體系關係。“防止出現大起大落”的落點是房地産行業,而不是房地産價格。
多策並舉則是強調當前房地産市場問題的複雜性。既要防風險,又要保平穩,還要去杠桿,並通過資産形態轉化支援實體經濟,絕非一項政策或一個措施能夠應對,只有多管齊下、協同有序、進退有度,才能達成目標。
2.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正確認識匯率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基本穩定。當前,匯率政策應從匯率水準、波動區間和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地 位三個方面進行有效的調控和管理。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保持人民幣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
在匯率水準上,要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的水準上基本穩定。這一目標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具體要求:一是要建立人民幣均衡匯率水準的評價機制,為人民幣匯率管理 提供較為清晰的目標;二是要完善“一籃子”貨幣的構成幣種和權重體系,為人民幣匯率運作提供較穩定的“貨幣錨”;三是確定匯率“適度”的概念和導向方向, 是國際收支平衡,還是國內資産平穩,還是出口有效激勵等,供市場主體自發調整和形成合力。
在波動區間上,要適當增加匯率彈性,堅持匯率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也即允許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適當加大,並實現以合理均衡匯率為中心,以管理浮動改革為方向的人民幣匯率區間調控和市場定價。
在人民幣的國際支付地位上要保持穩定。人民幣國際支付地位的穩定要滿足充足性、穩定性和流動性的要求。充足性即世界市場上擁有較多的人民幣計價的資産頭寸 和貨幣數量;穩定性即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利率水準和借貸成本應處於適度穩定區間;流動性則要求人民幣在金融市場上提供較為豐富的交易手段、避險工具 和衍生産品,並提供面向市場的國際清算和再投資等服務。
(作者簡介:閆坤係中國社科院財稅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張鵬係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