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主旋律是“監管”;2017年,這兩個字還將持續貫穿資本市場改革的始終。
中國證券市場自建立以來,就在法治化、市場化的道路上摸索前行,違法違規屢禁不止,制度建設艱難推進,尤其是
在
證監會已然擼起了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袖子,下一步,如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將成為監管層思考的重點。可以預期,在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方面除弊興利,對多年累積的市場頑疾對症下藥,讓市場的規矩嚴起來,摸清風險底數,守住風險底線,或將成為證監會今年加油幹的主方向。
資本市場要做好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有序流動的重要渠道,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三去一降一補”五大重點任務、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出積極貢獻,無疑需要嚴格監管市場,完善市場投融資功能,拓展市場廣度和深度,強化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完善交易運作資訊公開;嚴查操縱股市,排除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督促
一年一度的資本市場監管工作會議召開在即,證監會掌門人劉士余如何劃定監管重點將成為市場關注焦點。需要強調的是,我國已初步發展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資本市場。市場與監管的關係,不再是簡單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模式,也不應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模式。監管能力的強弱與資本市場的股指漲跌無必然聯繫,監管行為不應該和股價走勢掛鉤。
因此,衡量監管機構有沒有執行力,不是看股指漲了多少點,而是看市場管理能力和風險監管能力的匹配程度。只有形成了公開、公平、公正的資本市場秩序,投資者有了理性的投資習慣,市場在平穩中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有序流動的作用,監管才算真正奏效。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