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以“宏觀經濟形勢與金融改革創新”為主題的新華網思客講堂在上海舉行。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做客思客講堂,併發表了題為“L型增長的動力與壓力”的演講,就當前形勢下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與經濟增長的動力發表了意見,以下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做客思客講堂。董博越/攝
今天我的主題是“L型增長的動力與壓力”。所謂L型經濟運作或者增長,是今年以來媒體比較關注、學術界廣泛討論的一個話題。它想表達的是經濟增長可能不一定會持續是一個自由落體的態勢,而是有可能在走出拐點之後,形成一個在一定增長水準上平穩運作或波動運作的態勢,這樣一個表達方式可能會更加方便我們理解未來的經濟運作。
我4月18日在《經濟觀察報》寫過一篇文章,當時有點猶豫,覺得中國最近這兩年有可能會走出L型增長的拐點。今年以來,數據在最近這三個季度發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三季度末的數據,我們看到有比較大面積的數據有好轉,似乎正在運作所謂L型的拐點。
三個角度看經濟下行的壓力
回顧這一輪經濟下行以來,我們梳理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主要可以從三個角度去看:
第一,外部環境不好,全球出口市場持續萎縮。中國雖然佔比在上升,但是出口增速還是在下降,這對我們有影響,而且這個影響並沒有明顯的減弱,還是持續在發揮著它的副作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還是負效應,只是負效應沒有像以前來得那麼大。
第二,結構因素。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到現在,深層次的、結構性的問題、矛盾、缺陷是非常多的,現在逐漸的顯現出來了。
第三,週期性的影響。比如説對中國經濟運作影響最大的産業,就是房地産業。它是兩三年一個週期,先是房價大漲,投資起來,然後政策出臺,嚴厲的進行調控,所有成交一下子戛然而止。這樣一個運作對中國的投資與消費等各個方面,都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是一個很典型的週期性。與這個週期性有關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投資政策、房地産政策,也都帶有週期性的特徵。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