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出爐。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7%,增速與一、二季度持平。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主要經濟體增速下滑的形勢下,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殊為不易,尤其是增速背後出現的結構性積極變化釋放著利好的訊息。
前三季度,這種積極變化在微觀層面表現得尤為明顯。以工業為例,9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1%,一舉結束了同比連續54個月下降的態勢。
工業企業的積極變化,對當前下行壓力較大的進出口起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作用。前三季度,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數據表明,在動力轉換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傳統動力增長並未出現斷崖式失速,這對確保實現全年預期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的結構性積極變化,更主要地表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
其一,“三去一降一補”實效逐漸顯現。前三季度,原煤産量、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工業企業和商品房庫存持續減少。
其二,節能環保降耗成效明顯。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佔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7個百分點;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投資保持較強力度,高於全部投資35.2個百分點。
其三,産業結構持續升級。前三季度,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産業13.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戰略性新興産業繼續較快增長,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為轉型升級不斷注入新鮮活力。
縱觀今年前三季度經濟運作基本態勢,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特徵。這表明,前三季度經濟增長穩定性加強,應當説是好于預期的。
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仍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經濟運作的固有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新動力在短期內還挑不起大梁。因此,我們不僅要繼續保持經濟運作的“穩”,更要努力求“進”促“變”。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新舊動力轉換,切實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打下更為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