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經濟企穩回升 中國信心倍增

2016年10月04日 10:23:5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逐漸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長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為全球經濟發展承擔著“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2015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近年來,全球經濟持續低迷,西方國家經濟增長乏力。應當説,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從高速調整至中高速。經濟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中國經濟發展穩中有進、提質增效的高層次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這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出發點。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繼一季度同比增長6.7%之後,二季度同比增長也為6.7%,與一季度持平。雖然三季度整體經濟數據尚未公佈,但從近日公佈的8月份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出現了諸多積極向上的跡象。工業增長加快,PMI回到榮枯線以上,PPI降幅收窄,投資、進出口等明顯回暖,內外經濟環境得到改善,供求形勢在向好的方向變化。中國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實現企穩回升,得益於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植根于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得益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推進,得益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動能,從而推動中國經濟持續穩定中高速增長。

  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展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光明前景,傳遞了中國經濟信心。應當説,在經濟新常態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指揮果斷,領導得力,很好地把握住經濟發展的脈搏,因勢利導,讓經濟始終行駛在健康的軌道上,不僅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給世界經濟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我們高興地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正在發生積極變化,服務業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新經濟、新業態的活力正在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和動力;企業的盈利狀況開始出現好轉;區域經濟的結構重塑,特別是區域增長的格局更加協調。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今年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所指出的那樣,我們將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好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主要矛盾,通過優化要素配置和調整産業結構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協調發展。

  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創新始終處在核心的位置。創新是全要素生産率提高的關鍵核心要素。中國經濟是引領世界經濟實現中長期持續增長的關鍵力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持續推進,將進一步激發中國經濟創新活力和增長潛力。

  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不缺動力,關鍵是如何持續發揮潛力。在經濟新常態下,只要深入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不放鬆,將各項改革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就能推動中國經濟順利實現轉型升級,行穩致遠。(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趙虎啟)

  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徵稿啟事

[責任編輯:楊旋]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