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左手關張右手進擊 互金平臺無奈“斷臂”求生

2016年08月04日 08:06:24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字號:    

  8月1日,進軍中國達9年的銀率網停業。此前,美利金融宣佈關閉網上理財業務,退出資金端,專心發展資産端。前者作為老牌網路金融産品資訊搜索平臺的關張,尤其是得到很多資源支援的後者徹底從理財端退出,意味著P2P行業發生了很重要的變化,網際網路金融的轉型、整合,不再只是“説説而已”。

  專家表示,在資金端“紅海”一片的當下,資産端的“藍海”還有廣袤空間。未來互金平臺致力於資産端發掘將是一個重要轉型方向,而與銀行、信託、保險、私募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合作也是“明智之舉”。

  但也有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坦言,在資本寒冬、合規風潮之下,轉型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尤其是P2P網貸平臺的整合淘汰將加劇,預計今年會有1000多家平臺淘汰出局。

  退出資金端 資産端轉型成“命門”

  美利金融宣佈,將“美利金融”升級為集團品牌,旗下兩家成員企業正式更名為美利車金融、有用分期,兩家公司分別致力於二手車消費金融和3c分期業務。與此同時,美利金融主動停止線上理財平臺業務,清算所有到期未到期産品的本金和收益。根據美利金融官網的公告,美利金融線上理財業務個人累計投資額近12億元。

  資料顯示,美利金融于2015年9月上線,先後獲得由貝塔斯曼亞洲基金領投的6500萬美元A輪融資及京東戰略投資。旗下成員企業美利車金融覆蓋27個省,累計貸款合同量超5萬單。其得到很多資源支援,包括手握電商流量的京東和手握用戶的理財社區挖財。

  “美利金融退出資金端的消息的確讓人震動,但是這的確是行業未來轉型的方向。”多位P2P業內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如是表示。

  神仙有財CEO惠軼表示,今年以來,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政策頻出,P2P網貸平臺在資金存管、資訊披露及網路安全等方面面臨不小的監管壓力,同時隨著阿裏、京東、騰訊等巨頭佈局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網貸平臺的生存壓力加大,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劇,整個行業也將朝著更加細分的方向發展,運營更加精細化、差異化、技術化、專業化的市場開始形成。這一系列因素是促使不少網貸平臺選擇業務轉型的主因。從近期行業表現看,退出資金端專做資産端成為一些網貸平臺的轉型選擇。

  “平臺競爭的‘命門’在於資産端的競爭,資産端的性質與發展決定了平臺做多大,走多遠。可以預見,今後將有越來越多的平臺轉向資産端的建設。”人人聚財創始合夥人兼CEO許建文直言,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生態體系的完善與明朗,資金端與資産端分類會越來越細化。做資産端有做獲客的、有做風險評估的,有做運營體系的,還有做大數據支援的,包括徵信配套的。理財端也一樣,未來可能會從單純的做P2P,變成一個綜合的理財超市,變成一個資産配置的平臺。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除了轉型專攻資産端,有部分平臺乾脆徹底結束了網貸業務,轉行做眾籌或電商。如投金所轉型做股權眾籌,藏象農業眾創停止與P2P相關的業務,專注于農業眾籌服務、眾創服務;雅堂金融轉為電商平臺,尋錢網涉足股票專業資訊服務;速學貸則做起手機錢包APP“嗨唄錢包”。網貸之家高級分析師張葉霞表示,在監管趨嚴和競爭激烈的雙重壓力下,P2P不得不謀求變化。與轉型的P2P相比,停業的平臺數量更多。

  門檻有點高 機構偏愛個人資産

  據了解,美利金融將集中更多資源聚焦在進一步拓展消費金融場景,打造優質資産業務,並積極拓展與傳統機構的合作。

  那麼,銀行、信託、保險、私募等傳統金融機構會否買賬?不少傳統金融機構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資産荒加劇的背景之下,的確開始關注網際網路金融的線下資産,並積極與一些先期轉型的平臺接觸。此前,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服務商分期樂就與眾安保險聯手完成了首筆場外資産證券化融資。該合作是由分期樂推出債權資産包,眾安保險通過保理公司受讓這一資産包並提供增信後對接到資金方,完成私募資産證券化融資。

  “但是我們的門檻比較高,所以目前只是關注動態,真正要做配置還需要一段時間。”一位保險資管人士直言,即便要合作,剛開始可能也只會選擇像陸金所這樣的大型平臺。

  在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看來,網際網路金融機構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是一個好的轉型方向,有利於雙方發揮各自優勢。“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一位新興金融業務,不可能完全顛覆傳統金融,這中間就蘊藏很多合作機會。通過合作,網際網路金融可以探索新的業務領域,包括一些其以前難以操作的領域,就比如資産證券化這些領域。”

  愛錢幫CEO王吉濤同樣看好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在資産端方面的競合。“在網際網路金融快速發展過程中,單純靠金融手段發掘資産已經越來越難,資産提供方碎片化的趨勢已經出現。數據擁有者和場景擁有者有望成為金融行業資産端的強者。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一般掌握核心數據,借助網際網路金融中多樣化機構的專業外部服務,就可以很輕鬆的成為一個類金融機構。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讓大家生活中的每個場景,租房的場景、吃飯的場景、停車的場景等,都具有一種金融服務的可能性。這些場景擁有者也可以借助網際網路工具提供金融服務,尤其是消費金融。資産端碎片化的趨勢已經出現,但只要抓住一個,就會形成批量化的概念。”

  許建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目前接觸到的機構投資者對平臺專注做資産端是認可的,而“挑剔”的機構更鍾愛個人類資産。“個人類資産中最傾向的又是抵押類和消費金融類資産。這兩種資産類型都有分散與風險低的特點。此外,通過資産與交易數據也能更清晰地看到其整體金融風險。對機構投資者來説,風險的大小是可控的,他們也能夠通過平臺接觸更多的優質資産與借款客戶,為其以後做個人及前端業務打下基礎。”他稱,機構投資者基本不太喜歡企業類資産。企業類資産典型的模式是同擔保公司或第三方合作,進行盡調、做風險管控。實際上,事後驗證這種模式不太科學。因為絕大部分客戶都是挑剩下的,只有比較差的企業客戶才通過擔保公司來進行。

  另外在許建文看來,將資産打包賣給機構投資者,再由機構做成産品銷售,對於個人投資者也是一大利好。“相當於機構給個人投資者做了二次風控了,進一步降低了投資風險。”

  轉型不易 行業整合加快

  轉型,已經成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共識。但不少專家和網際網路金融業內人士坦言,合規發展年的網際網路金融轉型之路不會太容易。7月底印發的《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引導和規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此前,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亦強調“規範發展網際網路金融”。

  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預計,隨著監管深入,行業轉型提速,“預計今年的專項整治會淘汰出1000多家平臺。最終行業中能保留1000多家穩健的投資平臺是正常水準。”網貸之家聯合盈燦諮詢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6年7月月報》顯示,2016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進一步出現下降,數量下降為2281家,相比6月底下降了68家,創近一年正常運營平臺的新低。正常運營平臺中,新上線平臺僅有33家;停業及問題平臺方面,本月達到了101家,其中問題平臺51家(跑路30家、提現困難20家、經偵介入1家)、停業平臺50家(停業43家、轉型7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7月底,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達到1879家,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4160家(含停業及問題平臺)。

  在惠軼看來並不是所有網貸平臺都適合去做資産端轉型。如果不是強流量和強信用的理財平臺,資金綜合成本高企將成為限制企業資産端發展的瓶頸。

  實際上,之前陸金所大力打造人民公社平臺,希望通過這個開放平臺,將資産提供方、數據提供方和徵信提供方這三方有機結合在一起,成為互金網貸界的“天貓”。但多數網貸平臺卻並不買賬。專家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轉型資産端,應大力提升自身的風控能力,風控體系也應該向傳統金融機構看齊。而老牌的金融服務網站銀率網已于8月1日起停業,業內感慨與其轉型不及預期、盈利未達預期不無關係。

[責任編輯:李帥]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