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3月2日電 (記者 李佳佳)由第一財經研究院財富管理中心與金鹿財行合作的《中國城市家庭財富管理報告:現狀與趨勢》2日在滬發布。報告發現,“四大剛需”成為中國家庭財富的管理重點,分別是保障規劃、子女教育、退休養老和住房規劃,而投資收益已成為中國城市家庭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根據瑞信《全球財富報告2015》的數據,中國中產階層的財富在2000年至2015年大幅增長330%至7.3萬億美元,在當年超日本,躍居全球第二。雖然中國家庭財富規模已經很大,但由于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中國的中產階層(擁有5萬到50萬美元資產)人數僅佔全國成年人口的11%,低于全球平均14%的水平,更低于發達國家40%以上的水平。
目前中國家庭的財富管理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正從最初的個人理財為主、理財產品無差異、理財目標較為單一,發展至第二階段以高凈值人群理財為主、理財產品個性化、理財門檻高端化和資產管理全面化、專業化。如今,以中產階層為主的家庭財富管理,受眾更為廣泛、個性化需求更強烈。
報告指出,中國的財富人群有著不同于西方的特徵,面對中國進入負利率、人民幣小幅貶值、通脹下行等日益復雜的中國經濟新常態,缺乏安全感是其中最為主要的痛點。
此次受訪者都是家庭收入15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人群,他們八成集中在40歲以下,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97%的受訪者學歷在大專及以上,七成從事著管理層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超半數所在行業集中于制造業、信息技術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公共事業。
此外,近九成的受訪者有3年以上的投資理財經驗,平均約有21.61%的家庭支出用于金融產品投資,這一支出比例僅次于基本生活開銷(37.26%),可見,金融投資已為大多數城市居民所接受。在分析了城市家庭財富構成之後,報告還發現,薪資收入仍是當前居民主要的家庭收入來源,得益于城市居民良好的投資習慣,金融投資收益已成為薪資之外的家庭第二大收入來源。而近年來,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的不斷推開,自主創業並小有所成的人越來越多,企業經營和分紅因此成為繼金融投資收益之後的第三大家庭收入來源。(完)
[責任編輯:袁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