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2月9日電(記者何豐倫)2月9日,在廣西南寧與中國客商喝完春節拜年早茶後,越南商人阮世雄與海吉星市場的客商簽下了總價值360萬元的越南鮮果供貨協議。
“我做中越貿易19年了,現在發現,通過大數據平臺尋找小眾商品和最契合時機的市場空間,才能獲得更多利潤。”阮世雄説。
阮世雄心目中的市場空間,是指中國傳統春節消費提供的巨大市場份額,一方面火龍果、芒果、香蕉、山竹、榴蓮等東盟國家優勢鮮果與中國存在著季節差異,另一方面中國“春節市場”迫切需要大量的新鮮水果。東盟客商正是憑藉“網際網路大數據”,將此類商品銷售到中國千家萬戶。
與阮世雄類似的是,不少東盟客商通過中國電子商務平臺,從中國龐大的春節消費市場中分到一杯羹。
2013年成立的國內第一家東盟電子電商平臺美麗灣CEO孫鎖軍介紹,從最近幾年時間美麗灣市場數據分析:東盟新鮮水果、優質大米等小眾商品在中國春節期間的消費呈現強勁上升勢頭。支援泰語、越南語、馬來語等多語種版本的電子商務網站,正是東盟客商尋找中國商機的重要平臺。
中國—東盟問題專家、廣西師範大學教授羅婧的研究表明:最近幾年時間,春節期間東盟商品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以每年30%速度遞增,“這還僅僅是淘寶、天貓、京東等的統計數據,如果算上民間微商平臺的數據,增速和增量更大。”
羅婧分析認為:東盟客商逐漸習慣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為雙方共用經濟發展的紅利奠定了堅實基礎。“春節期間,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每人平均消費新鮮水果金額超過200元人民幣,南寧、桂林、柳州等地每人平均消費鮮果近百元人民幣,這為東盟水果銷售提供了重要出路。”
讓東盟客商更為期待的是中國的改革紅利。廣西是沿邊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憑此契機,阮世雄在廣西東興註冊成立的跨國商貿公司,在2016年春節前獲得了本地銀行桂林銀行50多萬元的小微金融授信。
阮世雄説:“我正在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商議,金年要認真研究通過中國資本市場融資的可能性,我的幾家公司連續10年時間每年有超過2000萬元的營業額,如果能夠整合上市,就能帶動企業更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