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新工業革命背景下的“中國製造2025”

2015-08-27 07:46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以及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生産製造領域將具備收集、傳輸及處理大數據的高級能力,使製造業形成工業網際網路,帶動傳統製造業的顛覆與重構——新一輪工業革命已經向我們襲來。製造業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無論是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還是德國的“工業4.0”;無論是製造業的參與者角色、製造的理念、模式,還是驅動力,都在出現顛覆與重構。

  製造業的三大壓力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能源日趨匱乏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共同面臨的嚴峻挑戰,解決這些全球性社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霧霾的來源,無論是發電、汽車、鋼鐵、水泥都跟工業息息相關。“節能減排”、“綠色低碳”、“淘汰落後産能”儼然是當今社會的熱門詞彙。為此,許多國家對工業節能減排的要求更高。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有一個相同的願景,那就是工業節能減排與綜合利用。20世紀,大規模生産模式在全球製造業領域佔據統治地位,它曾經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經濟的飛速發展,使整個社會進入全新階段。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日益發展,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消費者的消費觀和價值觀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隨之而來,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越來越明顯,大規模生産方式已無法適應這種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過去30多年是全球化發展最快的一段時期,發達國家通過産業轉移將大量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到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對於大量勞動密集型産業來説,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是生産的重要管理要素。而勞動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也從客觀上對未來製造業構成了極大的壓力。此外,受資源相對短缺、環境壓力加大、産能加劇過剩等外界環境影響,傳統的以能量轉換工具為推動力的工業經濟將難以維繫。傳統工業化的發展模式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

  21世紀以來,製造業面臨著全球産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主要發達國家為了尋找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出路,開始重新重視製造業,歐盟整體上開始加大製造業科技創新扶持力度,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2012年2月正式發佈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政府在2013年4月推出了《德國工業4.0戰略》。

  美、德兩國是製造業大國,在先進製造業方面擁有絕對優勢。新工業時代,美國推出“製造業回歸”戰略,德國推出“工業4.0”戰略,可以説,兩國在製造業上爭相發力,但目的都是期望搶佔未來製造業的主導權。隨著美國“製造業回歸”的強力推動以及我國國內勞動力、土地等成本的上升,我國製造業依賴傳統比較成本優勢參與國際競爭的局面難以為繼。加快製造業智慧化的發展進程,培育和發展新優勢,是在新一輪國際産業競爭中主動出擊,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戰略抉擇。所以説,在國際製造業競爭加劇、傳統比較優勢不復存在、新一輪工業革命正在醞釀的複雜背景下,我國製造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重大的機遇。在機遇與挑戰面前,唯一的選擇是建設製造強國,緊緊抓住當前難得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加強統籌規劃,由“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完成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中國製造2025≠工業4.0

  自2014年10月我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並簽訂《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以來,“工業4.0”的概念在我國迅速走紅,一時間,“工業4.0”、“智慧製造”的戰略地位迅速提升。可以説,“中國製造2025”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受到了德國工業4.0的影響,核心思路與工業4.0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中國製造2025”強調的一個主攻方向是“智慧製造”,這也是工業4.0的核心思想;此外,“中國製造2025”中提及的作為智慧製造基礎的資訊物理系統(CPS),也是德國工業4.0中所強調的核心概念。

  與“工業4.0”巧合的是,對於國內工業轉型升級,工業和資訊化部早在三四年前就開始規劃一項未來10年製造業發展的“中國製造2025”。如今,這項規劃將以德國“工業4.0”為啟示,學習德國的智慧製造,為我國現代化工業強國之路描繪出清晰的路線圖。“工業4.0”是一個發展的過程,“中國製造2025”也弱化了以往規劃中5年時間的限制,規劃年限擴展到2025年,更注重中長期規劃,主要圍繞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力爭使我國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以前,我國製造業技術含量不高,一直處於國際産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在工業和資訊化部的積極推動下,工業和資訊化深度融合有效地為製造業的網路化、智慧化發展奠定了殷實的基礎。毫無疑問,“工業4.0”時代,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更快速地帶動“兩化”深度融合。資訊技術向製造業全面嵌入,將打破傳統的生産流程、生産模式和管理方式。生産製造過程與業務管理系統的深度整合,將實現對生産要素的高度靈活配置,實現大規模定制生産。從而將有力推動傳統製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從目標上來看,德國“工業4.0”主要是期望繼續領跑全球製造業,保持德國製造業的全球競爭力,抗衡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對製造業的吞併。而在2015年3月的全國“兩會”中,工業和資訊化部苗圩部長首次公開披露了“中國製造2025”制定情況,表示大體需要用3個10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中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的轉變,並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戰略。“中國製造2025”也就是三步走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它是一個路線圖,有具體的時間表。通過實施“中國製造2025”,通過10年的努力,讓中國製造進入全球製造業的第二方陣。從時間表來看,德國“工業4.0”戰略工作組也認為德國實現“工業4.0”需要10年時間,在時間上和我們的“中國製造2025”大體在一個時間段。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