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李彤)2015全國兩會召開在即,網際網路金融特別是P2P網貸行業監管成為業界關注較高的話題。有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或成為P2P監管元年,規範化、市場化、法制化將貫穿始終。各路資本大鱷的涌入,將行業競爭推向“紅海”。
“李逵”驅逐“李鬼”:2015年或成P2P監管元年
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全資本董事長王鵬表示,目前我國P2P網貸行業尚無明確的準入標準,現有運營公司性質大體可分三類:一是投資、擔保、貸款類公司,二是網路、科技、電子商務類公司,三是資訊服務類,如金融資訊服務、商務諮詢等。
“2015年將成為P2P行業的監管元年,規範化、市場化、法制化將貫穿始終,這是一個‘李逵’驅逐‘李鬼’的過程。”王鵬認為,未來監管細則或涉及平臺成立時間、客戶規模、註冊資金、團隊資質等內容。
央行調查統計司副司長徐諾金在“2014網際網路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監管部門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理念是明確的。“不能將現有監管制度簡單套用,要留下發展空間,但網際網路金融也要認識到金融的嚴肅性,不能觸碰紅線。”他説。
緣何監管“靴子”遲遲未能落地?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坦言,網貸行業不但涉眾,還是微眾(最普通消費者)。如何在鼓勵金融創新與保護消費者權益上進行平衡,是監管面臨的難題。當前P2P網貸平颱風險集中在流動性、信用、技術操作、法律等方面,且網貸行業沒有經歷過完整經濟週期考驗,這給其風險抵抗能力增加了不確定性。
在中央層面監管方案未落地情況下,地方政府以及P2P行業開始了地方監管和自我約束的探討。
日前,《浙江省促進網際網路金融持續健康發展暫行辦法》已獲省政府同意,將建立第三方監測評價機制,加強行業風險監測和預警,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及時向投資者做好風險提示。
此外,去年12月份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成立,成員包括北京P2P、支付、徵信等産業鏈企業。2013年,上海發佈了全國首個P2P行業準入門檻。
“監管細則的儘快落地,不僅有利於增強消費者保護,也能夠給P2P平臺穩定經營預期。”王鵬表示,從監管細則出臺到落實,仍需要時間過度。期間成立協會、聯盟類組織有助於凈化市場環境,推動行業健康發展,增強風險防範能力。
資本大鱷攪動P2P行業格局
日前發佈的《中國P2P網貸服務行業評價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年底,網貸運營平臺約1600家。其中當年新上線平臺超900家,註冊資金在1億元以上的超48家。
有業內人士認為,註冊資金雖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平臺的真實實力,但表明行業隱性門檻在提高,平臺間競爭加劇,行業洗牌加速。
資金流向方面,有國資國企、銀行、上市公司、風投背景的平臺依靠信用背書,受到投資者青睞。《報告》顯示,2014年有近80家平臺獲得上述資本的追逐。
王鵬表示,各路資本的注入將加速P2P行業優勝劣汰,有利於推動優質平臺快速發展。但也要看到,資本注入方持投機心態的較多,看長遠的少,投資現狀讓人眼花繚亂,導致平臺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資本涌入加速了網貸平臺業務的細分和滲透,記者梳理髮現,當前網貸平臺業務種類涉及信用貸款(如拍拍貸、宜人貸)、房産抵押貸款(如溫商貸)、車輛抵押貸款(如好車貸)、供應鏈金融(如工商貸)、銀行過橋(如小牛線上)、票據(如票據寶)、委託貸款(如E速貸)等十余種。
“未來P2P行業呈現出精細化、細分化趨勢,展現出各自的特色。如何降低投資人的獲取成本、提高流量變現能力等,正考驗著P2P平臺的核心競爭力。”王鵬説。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