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試運作以來,作為首家涉水P2P領域的商業銀行,招商銀行的“小企業e家投融資業務”(P2P平臺)引發多方關注。春節過後,招行該業務再度重啟,在收益率由6%左右提升至7%左右的同時,P2P項目投資門檻大幅提高,原有的“本息安全”標識也已消失。
收益率及投資門檻雙升
與暫停前發行的産品相比,“小企業e家投融資業務”在保留P2P特有的“眾籌”模式同時,呈現出投資門檻與收益率雙雙提升的態勢。重啟後的招行P2P項目已徹底擺脫了P2P理財的“屌絲”路線,將投資門檻從原來的1萬元提高至5萬元,與銀行理財産品站到了同一個投資起點上。
此外,該項業務的收益率也由此前的6%左右提升至7%左右。
截至2月20日,該平臺募集的項目共8個,投資期限均為半年左右(175天至181天),其中一款産品預期收益率達7.5%,六款産品的預期收益率為7%,一款為6.8%。而2月份銀行發行的投資期限在175天至181天的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共43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58%,其中僅13款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超過6%。與銀行同期限理財産品相比,招行P2P項目的預期收益率顯然相對較高。但是與其他網際網路P2P平臺項目的預期收益率相比,招行P2P項目又顯得較低。
“本息安全”不見蹤影
在2013年9月招行P2P平臺剛推出融資項目時,所有項目信用認證均標注“本息安全”,即通過“安全對接銀行兌付憑證”保證投資人一定比例的資金兌付。招商銀行對銀行兌付憑證的解釋是“由銀行兌付憑證有效支援融資方按時歸還本金、利息,即銀行兌付憑證到期後,融資人將得到由銀行兌付的確定資金”。
但重新上線的招行P2P項目上“本息安全”的標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控”兩個標識,招商銀行對這兩個標識的註釋為“招商銀行作為項目見證機構,已對融資方資訊進行審核;項目融資方持有未到期應收款項,此應收款項已獲得銀行憑證形式的到期兌付承諾;應收款項到期時由招商銀行對融資方還款環節中到期應收款項的兌付過程進行控制,並由項目委託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中金支付有限公司進行資金監管及本金、利息清算”。招商銀行也明確表示,在業務運作模式中,該行作為資訊提供方不對融資項目、融資人歸還資金本息承擔擔保或保證責任。
業內人士指出,儘管對於普通的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産品,銀行也不保證本金和收益,但是銀行理財産品受到銀監會的監管,資金投向、投資比例在産品説明書中有明確顯示,多數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産品的投資標的主要以銀行間債券市場為主,投資品種風險較低決定了其實現預期收益率的概率較高。相對而言,招行P2P項目介紹中並不公開融資方具體資訊,僅簡單顯示融資方所屬行業。
銀率網分析師指出,招行雖然不承諾“本息安全”,但由於是銀行平臺的投資産品,很多投資者都會出於對銀行的天然信賴認為産品風險低,與銀行理財無異。但實際上,從風險的角度而言,招行P2P平臺項目的風險要高於一般的銀行理財産品。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