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高通壟斷案:在公平原則下引進技術

2015-02-11 09:24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製圖/李曉軍

  在引進專利技術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必須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達成協定

  □喬新生

  2015年2月10日,全球最大的手機晶片製造廠商美國高通公司宣佈,將向中國政府支付60.88億元人民幣的罰款。這標誌著為期14個月的中國政府對美國高通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塵埃落定。

  這一案件是典型的市場壟斷案件。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壟斷分為市場壟斷和行政壟斷。市場壟斷分為市場協議壟斷、市場集中壟斷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種表現形式。此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對高通公司展開調查,發現這家公司在轉讓專利許可權的過程中,以電腦整機的專利許可費為基礎,附加了一系列不合理的條件,存在著捆綁銷售、搭配銷售、附加不合理條件和銷售已經過期專利等問題。對於一個知名的跨國企業來説,採取這些手段銷售産品是不可接受的。

  高通公司之所以在中國手機晶片專利市場始終處於壟斷地位,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濫用了自己的市場支配地位。高通公司起草的專利銷售許可協議,隱藏著大量的壟斷性條款。這些條款不僅阻止購買人競爭行為,而且迫使購買其專利的生産企業放棄自己的智慧財産權,或者全面開放自己的專利技術,這就使得高通公司在中國晶片市場長期處於獨佔的地位。此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對該公司立案調查,是依據我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對這家公司和中國企業簽訂相關協議是否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通公司在銷售的過程中,的確存在著大量捆綁銷售的協議條款,屬於明顯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

  這一案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在於,在一個技術處於相對落後的後發工業國家,引進專利技術必須堅持公平的原則,必須在反壟斷法的引導下充分保護自己的正當利益。中國高速鐵路建設企業在引進西方國家高速鐵路技術的時候,要求所有西方國家高速鐵路生産企業必須轉讓自己的技術,如果不轉讓自己的專利和技術,那麼,就不得進入中國的高速鐵路市場。中國手機生産企業之所以在高通公司的壟斷協議之上簽字,根本原因就在於,在談判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失去了話語權。部分中國企業為了搶佔更多的份額,接受了高通公司不合理的晶片銷售協議。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對高通公司的經營行為作出處罰,實際上是提醒中國的生産銷售企業,在引進專利技術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核心利益,必須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達成協定。如果各自為政,在專利技術引進的過程中單打獨鬥,那麼,最終必然會導致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中國的晶片市場就可能被某些西方國家生産企業所壟斷。

  部分學者認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對高通公司作出處罰,實際上是政府介入市場、干預市場競爭行為。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高通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所作所為不是競爭,而是典型的壟斷。高通公司和中國企業簽訂的一系列協議,屬於典型的不平等條約,高通公司利用自己的市場支配地位,在中國手機晶片市場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此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依照我國反壟斷法對高通公司作出處罰,平衡了晶片生産銷售商和中國企業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依照中國的法律對高通公司經營行為進行審查,其目的是為了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利益。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尚未正式公佈對高通公司的調查處理報告,但是,從高通公司接受反壟斷機關處罰決定的結果來看,這是一個留有餘地的行政裁決。高通公司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評估並批准公司整改計劃感到滿意,這説明中國政府妥善處理了保護外資企業利益和維護中國市場競爭秩序之間的關係。這一案件對於中國反壟斷執法機關處理類似案件具有明顯的示範意義。中國的市場經濟雖然起步時間不長,但是,中國已經建立了市場競爭的基本法律規則體系,任何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都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可預期的經濟收益。

  近些年來,中國一些電子産品生産企業在引進西方國家專利技術的時候,表現得格外財大氣粗。這種“不差錢”的現象,一方面説明中國企業試圖以市場換取技術,以集合創新提高企業産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能力;另一方面也説明中國企業仍然處於粗放經營狀態,企業獲取的利潤大多數是特殊的“人口紅利”——充分利用中國市場人口眾多的特點,幫助其他國家電子企業開拓市場,從中獲取技術代理費用。

  現在看來,這種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必須改變,中國企業在引進西方國家專利技術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市場發展前景,千方百計地維護中國消費者的利益,確保中國的市場經濟秩序不受損害。德國等一些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明確規定如果是為了引進技術或者是為了統一標準,政府允許企業簽訂特殊的協議,以確保本國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害。中國的反壟斷機關在調查市場壟斷行為的同時,也應該幫助中國企業簽訂類似的“豁免協議”,鼓勵中國企業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充分借鑒德國的“卡特爾協議”,保護本國的市場,以比較低的價格獲取專利技術,因為在反壟斷的問題上,除了企業利益之外,還有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反壟斷局應當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向企業發出建議,要求他們在引進西方國家專利技術的時候,充分利用西方國家法律中的豁免條款,組成採購聯合體購買西方國家的專利技術,迫使西方國家專利技術壟斷企業降低報價,從而提高中國産品的競爭力。

  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模式行不通,西方國家為了遏制中國,在高新技術出口方面設置了諸多限制條件,現在美國仍然沒有解除對中國高新技術出口的禁令。中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能成為西方某些國家新技術産品的代理人。筆者認為,在引進專利技術方面不能因噎廢食,為了發展中國的相關産業,有必要繼續引進西方國家的專利技術,但是,中國企業必須嚴格依照我國反壟斷法辦事,決不允許西方國家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破壞中國的市場競爭秩序,損害中國消費者的利益。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