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 彭大偉)儘管2015年中國多地出現“暖冬”,但今年外貿開局卻現“寒意”,出現少有的進出口“雙降”。不過專家對中新社記者指出,1月份數據是否反映全年外貿情況仍有待觀察,而近期國際油價已出現反彈跡象,或預示著外貿“觸底回升”的可能性增大,外貿回暖動力已有所顯現。
中國海關總署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經過季節調整後,1月份進出口、出口和進口的同比降幅分別為7.1%、1.3%和14.4%。
“外貿數據月度波動還是很大的,很難用一個月的數據代表全年。”中國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向記者指出,目前中國進口量價齊跌的現象同此前預期相差不大。
據海關統計,1月中國鐵礦砂、煤、原油、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減少,大豆進口量增加,主要進口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其中,進口鐵礦砂、原油、成品油價格均下跌四成左右。
范劍平分析,這符合企業經營中“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如果用一個比喻,就像伸手去抓空中飛過的尖刀,這是很危險的,但等刀掉地上、就是價格見底的時候,企業才會加大進口。”范劍平表示,大宗商品價格未見底前,企業出現買漲不買跌的舉動是符合常理的。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周景彤則表示,1月除臨近春節的季節因素外,至少還反映了兩方面問題:首先國內經濟還比較疲弱,需求不夠旺盛;同時進口降幅特別大,也反映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處在跌勢。
“進口量的減少,除了價格因素,也反映國內內需下行壓力較大,內需不足。”范劍平補充道。
不過,周景彤和范劍平均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向好、人民幣近期貶值以及中國央行降準舉措,均可構成中國外貿回暖的動力。
美國最新經濟數據繼續保持樂觀。1月份美國非農就業崗位增加25.7萬個。11月和12月數據上修後,就業崗位比此前數據累計再增14.7萬個。
中國人民銀行則于日前宣佈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針對小微、“三農”等領域實施定向降準措施。
國際油價亦顯現向好苗頭。油價在過去六個交易日急升約20%,布倫特原油期貨創1998年來最佳兩周表現。
范劍平預計,國際原油價格走勢2015年應該好于2014年。他表示,國際油價近期究竟是短期暫時反彈還是真正見底,還很難判斷,但可以預計今年“從頭跌到尾可能性應低於2014年”。
周景彤認為,原油價格下跌空間已經不大,但鐵礦石的低迷應還未終結,因此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尚需進一步觀察,“實際上,中國國內需求對國際大宗商品的影響是最大的”。
同時,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人民幣對美元貶值有利於出口,“從美元升值以來,出口企業已經好很多了”。
海關數據亦可作為佐證。1月,相較于國有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中國民營企業進出口降幅較小。1月,民營企業進出口7679億元人民幣,下降5.4%,低於總體降幅5.4個百分點,佔中國外貿總值的36.8%。
對於降準,范劍平和周景彤均表示,其利好傳導到實體經濟需要一個過程。
周景彤認為,人民幣貶值不是降準的主要目的,應當看到“政策層不希望人民幣大幅貶值,而是希望維持基本穩定和雙向波動”。
范劍平更指出,貨幣政策反映到實體經濟數據一般會有兩到三個季度的滯後,而現在利率更加市場化了,“降準和降息能多大程度上降低融資成本,與歷史經驗是否符合,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完)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