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數據讀懂2014年中國經濟。新華社發
國家統計局20日發佈數據,經初步核算,2014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636463億元,首次突破60萬億元,以美元計,亦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又一個“10萬億美元俱樂部”成員,同時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3%,四季度增長7.3%(四季度環比增長1.5%);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58332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産業增加值271392億元,增長7.3%;第三産業增加值306739億元,增長8.1%。
農業生産形勢較好,工業生産運作在合理區間。全年全國糧食總産量達到60710萬噸,比上年增加516萬噸,增長0.9%;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其中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環比增長0.75%。
人口就業總體穩定。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其中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不含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91583萬人,比上年末減少371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7%。2014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93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萬人。據新華社
分析
國家統計局:不認同“中國 GDP 超美國”説法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最近一些學者和媒體依據2011年以來開展的購買力平價(PPP)比較成果,認為中國GDP根據PPP方法計算已經超過美國。“對於這個説法,國家統計局是不認同的。”
馬建堂在當日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説,聯合國委託世界銀行從2011年起開展了新一輪的購買力平價的比較工作,中國國家統計局也參加了這項工作。這一輪研究形成的各個國家的購買力平價,在應用研究結果時需要慎重。馬建堂説,由於各種原因,我們認為這一輪的購買力平價可能對中國的物價水準有所低估,對中國GDP的總量有所高估,所以我們不認可這個數據。
符合“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規律
中國經濟增速7.4%意味著什麼?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説,7.4%的增速來之不易,符合“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換擋的客觀規律,在國際上也是一個不低的水準。
“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作。”馬建堂當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説,中國經濟運作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品質提升、民生改善四大態勢。
——增長平穩。馬建堂説,中國經濟增長7.4%,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這四個指標配合在一起,可以説中國經濟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
——結構優化。馬建堂介紹,從産業結構看,去年服務業比重繼續提升,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2014 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8.1%,快於第二産業和第一産業,服務業的比重提高到48.2%,這是衡量中國經濟的重要指標。
從動力結構看,2014年傳統行業、重化工業、大宗原材料行業遇到不少困難,但是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主要內容的新産品、新行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勢頭明顯。
具體來看,一是工業中的高技術産業比上年增長12.3%,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快4個百分點;二是與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有關的新興業態快速發展,2014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快遞業務量增長51.9%;三是城鎮化率穩步提升。
——品質提升。馬建堂説,一方面,2014 年我國全社會勞動生産率達到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另一方面,單位GDP能耗下降4.8%,原因正是服務業成長,以及與網際網路相關的新興産業、高技術産業成長較快,而能耗較高的重化工業在減速。
——民生改善。馬建堂介紹,2014年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名義增長10.1%,扣除物價實際增長8%,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8%,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2%。馬建堂補充説,去年按照人社部的統計口徑,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1000萬人的任務。
[責任編輯: 宿靜]